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昔阳县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大会发言集(摘编)
2024-12-23 14:07:01
体育资讯
facai369
二、推动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个体工商户以规模小、经营灵活、应变能力强,自主决定权快的方式分散在广大群众之中。这一支经营队伍是社会的需要、是群众的需要、也是一部份人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鼓励了他们自主创业、引导其合法经营。针对个体工商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推进个体经济健康发展,建议如下:
(一)加强政府引导。建议政府对个体工商户划分层次,设定培育期,对在培育期的个体户,扶持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制定更加宽松、更加优惠、更具操作性的扶持政策,努力实现我县个体工商户量质并举的新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继续加大对无证无照个体工商户的教育、引导、规范、管理力度,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切实保障我县个体工商户规范有序发展。
(二)强化政策支持。建议做好税费优惠政策的落实,凡本县范围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以上毕业生、转复军人、残疾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各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主动做好税费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对任何个体工商户不准擅自出台收费项目或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对个体工商户在落实土地、金融信贷、征收税费、安装水电等予以优惠。
(三)优化发展环境。建议政府放宽经营范围和场所证明材料限制。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外,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均可进入,允许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并跨行业从事经营活动。只要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不违背社会道德风尚,原则上都予以准许。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由工商所具备资格的审核员、核准员直接受理、登记、发营业执照,开辟登记“绿色通道”,办事窗口全面推行程序公示制、部门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
(四)搭建联创平台。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如美发美容协会、出租车协会、服装行业协会、日杂糖酒协会等,利用理事、组长、入党积极分子,引导同行业个体企业之间联合创新,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共享创新成果。同时充分发挥个协、私协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教育广大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主及其从业人员爱国、敬业、守法。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发展
民进昔阳支部李华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主党派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各民主党派认真履行职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民主党派整体素质,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客观需要。
一、我县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民进昔阳支部是在原来的民进山西省委直属三人小组基础上正式建立的,是昔阳乃至晋中东山五县唯一的一个民主党派组织,从2013年换届到2017年五次会员大会以来,民进昔阳支部先后被民进中央授予“先进基层组织”称号三次,被民进山西省委授予“先进集体”三次,连续两年获得民进山西省委“五星级基层组织”荣誉称号,数次被民进晋中市委会授予先进集体、先进支部的表彰。近几年来,在昔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统战部的指导帮助下,民进昔阳支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增强党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但是,走过的历程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新形势下高素质参政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党派组织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客观条件制约领导班子建设
受体制客观条件的限制,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绝大多数为兼职,这些兼职的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各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本职岗位工作繁忙,存在领导班子委员精力集中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合力形成难,造成职责难落实的现象,使得党派工作形式化,严重影响民主党派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会员思想觉悟以及团队精神的建设提高。
(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力量薄弱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往往没有经费和活动场所,基层组织职能作用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其负责人也没有行政级别,成员全是兼职人员,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相对于中共的基层组织而言比较涣散,他们大多在本单位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没有更多的精力考虑和从事民主党派的工作,加上受年龄增长、工作变动、居住搬迁等因素影响,有的基层组织在每个季度开展的常规组织生活中,也难以召集所有成员,有的成员甚至完全流离于组织外,个别成员在加入组织后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政治抱负而不再重视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导致基层组织的部分成员没有组织归属感,更谈不上具有政党意识。
(三)民主党派发展后劲不足
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在年龄层次上,部分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年龄偏大,年轻化程度不够;在人才储备上,受组织发展的局限,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在宣传上,力度不够,有些条件优秀的党外人士因为对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和各民主党派缺乏了解,担心加入民主党派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不利,不愿意加入民主党派;在人才吸收上,存在只注重有关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名气,忽视其组织领导能力的做法;在培养教育上,培训力度不够,挂职锻炼、换岗交流等锻炼的机会不多,干部培养缺乏计划性、针对性。
二、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建设,整合有效资源,发挥整体功能。组织建设直接关系到民主党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组织建设,将民主党派建成组织上坚强的高素质参政党,才能全面提升参政履职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多党合作事业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民主党派有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需要中共党委加强领导和给予支持帮助,需要党派上级组织加强指导,也需要基层组织班子成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责任感团结带领成员从开展好组织生活入手来增强凝聚力。要充分依靠本级党委政府和民主党派上级组织,积极争取经费上的支持和倾斜,同时发动有条件的会员,为基层组织活动筹集资金,确保基层组织活动正常开展。通过活动既要扩大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又要与参政议政、撰写社情民意紧密结合,使基层组织活动真正成为对社会、对政府、对组织、对群众都有益的载体。
(二)加强班子建设,提高能力素质,发挥引领作用。民主党派组织负责人领导能力直接关系到民主党派参政履职工作的开展和成效。既要有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还要着眼于处理好本职与兼职的关系。只有团结、强健、务实、和谐的领导班子,才能正确引导和带动基层组织和成员向前发展。因此要想办法让兼职的班子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抓民主党派组织的建设,或者为民主党派组织配备驻会专职人员。
(三)加强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储备,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分体现党派特色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统一战线和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民主党派要突破组织建设的瓶颈,要创新组织发展机制,不断夯实参政党组织建设的社会基础,应自觉践行“群众路线”,要吸收不同行业的具有一定能力的优秀人才、旗帜性的代表人士,激发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以反映民声的诚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党派力量。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作用,让优秀的民主党派成员参加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或各级党派组织的培训时,在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并经常开展各支部间的工作经验交流,提供更多的参政议政锻炼机会,拓展视野,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采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作方法,教育广大成员不断增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识,民主党派团结的意识和奉献意识,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强化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履行职能的综合能力。
创新思维促改革
乡村振兴保增收
县政协委员赵晓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历史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昔阳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紧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坚持“高定位、促融合,抓创建、立标杆,争上游、创一流”的目标,着力打造全市、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我县农村发展缓慢、投入相对不足问题也愈发显现,尤其是一些农村积累的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成为今后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羁绊。
一、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及突出表现
一是农业副业化严峻。近年来,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快速增长,而农产品价格却受国际市场影响一路下滑,农业进入了“高成本、低收益”的窘境。目前种植一亩地的玉米,不计农民劳动的投入,获得的纯收入也就平均每亩地六百元。因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意成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农业逐步从家庭主业变成了家庭副业。
二是农村空壳化增多。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镇,人去屋空、户去村空,偏远地、二坡地撂荒,农村空壳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经对昔阳县乐平镇北掌城村、闫庄乡张家庄村、赵壁乡白羊峪村、沾尚镇沾尚村的调查,农村全家外出户平均占调查所在村户数的 51.3%,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的占78.4%。而且留守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主要以照顾孩子上学的妇女为主,所占比例在80%左右。
三是农民老龄化严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进城务工,农村变成了以妇女、儿童、老人为主要群体的社会。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受到年龄、知识结构等的限制,对新技术、新品种接受比较缓慢,其综合劳动技能呈下降趋势,这些对农业结构调整、粮食增产增效都是极其不利的。在调查中发现,现在全县农民85%都是 50—70 岁的老人,年轻人寥若晨星。这种青黄不接或者“后继无人”的现象,都会严重影响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四是产业规模化不高。近年来,受价格、成本等因素制约,农民实际收入增长不明显,出现了“丰产不增收”的怪现象。尽管成立了许多合作社,但农户“单打独斗”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规模经营程度低,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工企业特别是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少,农产品储藏、保鲜、包装等处理能力不足,后续加工产业链条滞后,导致大量农产品集中上市,造成价格下跌。
二、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乡村振兴须立足地方实际、科学制定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干部素质。一是着力提升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选好建强村“两委”班子,切实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延伸到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着力提升农村干部的能力水平。特别是要把村支书的选拔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制定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育力度,创新激励机制,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二)振兴农业生产,吸引人口回流。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家庭承包经营户调整品种结构,引进特色种植,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创新经营体制。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为契机,将土地等生产要素流转重组,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山区特点的村社(村委会与专业合作社)合一、村企(村委会和农业企业)合一、多位一体(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的经营模式,通过经营模式创新,将村组变成经营实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三是推进小集镇建设。将一些居住分散、外迁人口多的“空心村”合并到集镇村,实行并村简干,合理规划布局、完善配套功能,强化产业支撑,鼓励农民向集镇聚集。
(三)壮大集体经济,推动要素配置。一是积极探索村集体存量资产股份化改革,通过集体资产股份化,强化发展集体经济与村民的利益联系,提高其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盘活村级现有闲置资产,促进农村土地、房屋、财产、资源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有偿流转或开发利用,产生经济效益,实现要素配置效率最大化。三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以工兴农,以工富村”的新途径,找准路子、创新机制,兴办股份制集体企业,既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收问题,又可以增加集体经济的积累。
推动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助力精准脱贫
县政协委员赵逢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2018年,我县成为全省首批全市第一个脱贫摘帽县,迈出了“小康昔阳”第一步。随着帮扶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帮扶政策的持续出台,贫困地区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在扶贫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贫困户甩锅,政府背锅”“领导干部推着脱贫”等现象,让好政策变了味、走了样。如何推动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让需要技术的贫困户得到帮助,变“懒汉”为致富能手,让贫困地区得到持续发展,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面临的一大难题。
目前,部分贫困户之所以存在依赖思想、内生动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自力更生的意识不强。贫困村大多分布于偏远地区,发展基础薄弱,之前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让部分贫困户产生了得过且过的思想,脱贫信心不足。加之身边缺乏致富典型的带动,争先效应不强,逐渐形成了等着干部送钱、送物的“懒汉”思想。
二是部分驻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重在改造贫困文化。在扶贫过程中,部分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只注重帮扶方式的累加,不注重持久稳定的致富规划。对于部分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心理,我们只是简单地定性为“懒”,没有当好“亲戚”的角色,频繁地走动交流,了解这部分贫困户的心理状态;没有当好“教师”角色,驻村干部自身的“三农”知识储备不足,对贫困户的教育引导方式单一。
三是技术培训方式单一。目前,我县的农技培训已实现全覆盖,但在落细落小方面还需进一步发力。我们的培训形式仍主要依赖于书本教学、集中授课等传统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培训少,培训效果有待加强。例如,农村书屋放着农技书籍,但前去借阅参考的村民很少。另外,大多农技培训以短期培训为主,时间短,贫困户接收内容少,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传承和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方能为实现中国梦铺垫雄厚的底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绝不单单是一句口号,也绝不是封闭保守,它实际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哲学命题。为进一步改善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此建议: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开展扶志教育。驻村工作队要积极引导贫困村党组织,运用“村村响”、村内宣传栏、文化墙等平台,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扶贫政策,讲好讲清享受政策前提,帮助贫困群众知道恩从何来,惠在何处,让贫困群众知恩报恩、永跟党走,引导贫困户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牢固树立“勤劳致富为荣、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观。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扶能力提升培训,组织驻村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要进村入户与贫困群众谈心交流,力所能及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向产业致富的路子上前行,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参与乡村公益工程建设和帮扶项目实施,决不能一味地批评部分贫困户的“等靠要”,要在深入了解贫困户缺什么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持续发挥村级“爱心公益超市”的作用,建立贫困户日常表现积分制,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
二、丰富培训方式,加强农技培训。精准摸排贫困户的农业技能需求,建立农技培训信息需求库。聘请一线农技人员,加大线上教学比例,运用钉钉、抖音、快手等视频直播形式,将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搬到网上、搬到移动端,实时教学、实时咨询。同时,加强与高校联系,吸收并鼓励昔阳籍涉农专业在校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入村开展农技试验和指导,进一步提高贫困户的农技水平。
三、选树致富典型,强化示范引领。在各村选树一批产业帮扶致富典型、农技培训致富典型、外出务工致富典型、以工代赈致富典型等,发布“脱贫光荣榜”,依托各级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典型人物脱贫事迹,总结推广脱贫致富成功经验,引领和带动其他贫困户增收致富。同时,要推广贫困家庭星级评定、红黑榜等经验做法,分类制定评定标准,表彰先进,曝光懒散,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纵深推进昔阳文旅大融合
县政协委员孔旭婷
昔阳县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地貌奇秀。县域内共计A级景区2处、文物保护单位328处(包括古遗址54处,古墓葬20处,古建筑167处,石窟寺及石刻1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3处,其他1处),具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弘扬大寨精神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倾力打造“山水昔阳、户外天堂”昔阳名片,探索出了一条“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县域旅游的发展以打造国内红色旅游地为目标,深入挖掘我县文化资源内涵,初步形成了大寨红色游、自然风光游、历史文化游、绿色生态游的“一点三线”新格局。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为昔阳经济社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存在问题
纵观我县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旅管理开发处于分散化、松懈化
改革重组前,文化部门侧重于从文化建设角度考虑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资源利用保护,旅游部门专注于旅游服务和市场化运营,两者缺乏深层次融合。文化与旅游两张皮现象严重,远未形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互促互动的效应。
(二)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不细
由于目前为文旅融合的初级阶段,县域若干极具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挖掘。另一方面还存在缺少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介入的问题,形成了“玩不转的宝贝”,如我县的旧县衙、县宋金文化博物馆、红旗一条街、明清一条街等产业的文化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文旅产品供给不精、不高
县域内适合市场需求的文旅产品供给处于“短板”状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力不强,精品力作不多,旅游产品业态供给与旺盛的市场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广大游客多样化、个性化、潮流化的需求。
(四)文旅投入资金不足、乏力
文旅产品的打造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政府投入只是引导,全县文旅项目民营企业参与不少,但由于文旅项目的特殊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后续投入乏力,导致一些景区项目和配套资金缺乏后劲,严重制约了文旅产业的长远发展。
二、加快我县文旅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规划,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
加强旅游景点规划建设管理,成立昔阳旅游景点规划建设委员会。审查景点建设总体规划、景点建设控制性规划和景点工程规划方案,协调解决旅游景点规划建设的有关问题,监督旅游景点规划的建设管理。景区内部管理依据景区自身特点,制定符合景区管理和服务的景区管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向“规划化、制度化、标准化”发展。
(二)系统研究,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建议组成专门队伍,系统整理研究我县历史文化脉络,特别是对大寨、西峪、广阳等地蕴含的红色文化,石马寺、崇教寺等文物古迹资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迓鼓、拉话、农民画、压饼、烧饼等)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找准与旅游项目的结合点,做好包装策划和市场营销研究,为推动文化与旅游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融合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突出特色,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方式
在城市建设中,精心策划城市发展新格局,规划城市休闲街区、旅游体验区等,集中建设特色工艺品一条街、特色餐饮一条街、休闲娱乐一条街和民俗文化一条街等,使县城成为集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休闲观光、消费购物为一体的文旅结合特色业态集聚区。加大旅游精品的开发力度,加强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整合农民画、面塑、雕塑等文化遗产资源,组织游客参观各类艺术作品,现场展示并体验制作过程,让游客参与其中,切身感受浓郁的昔阳文化魅力。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昔阳文化旅游形象,使昔阳品牌深入人心。
总之,要依托县域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资源禀赋,结合太行、长城、黄河的旅游板块,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文旅发展思路,进一步推动昔阳文旅融合发展。
关于加强我县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县政协常委刘霄峰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的一生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奠基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幼儿园园舍建设和硬件设施配套方面投入空前,全县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新时代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提高保教保育质量,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与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相比,我县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我县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
我县目前共有公办幼儿园71所,其中城区6所,农村65所;在园幼儿3983名,其中城区2620名,农村1363名;全县公办幼儿园共有教职工491人,其中专任教师342人,教辅人员149人,专任教师中在编公办教师88人,教辅人员中在编11人,其余的教职工全部为幼儿园自行聘用的临时人员392人。
二、存在问题
(一)幼儿教师编制短缺,数量严重不足 全县现有适龄幼儿4476人(包括三所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493人)。按照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文件规定的全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5-1:7的要求,全县应配备至少895名教职工,而目前全县幼儿园正式在编教工107名(含四通一轩民办幼儿园8名),短缺788名教职工。其中城区6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2620名,69个班级,按照教育部标准规定的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6所幼儿园应配备138名专任教师和69名保育员,而目前只有在编教师86名,城区公办幼儿园短缺专任教师52名,保育员69名;农村65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363名,120个班级,按最低标准每班应配备2名专任教师,农村园应配备240名专任教师,而目前一名在编教师都没有。总体看来,我县目前幼儿教师缺编严重,仍有很大的缺口。(二)幼儿教师老龄化,结构不合理 根据学前教育工作的特点,幼儿教师相比其他教师而言更需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扮演好“孩子王”的角色,而年龄偏大的幼儿教师有时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全县88名在编幼儿教师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50岁以上28人,占比31.8%;40-49岁43人,占比49.9%;29岁-39岁17人,占比19.3%;28岁以下一个人都没有。公办幼儿教师队伍长时间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年龄老化,势必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急需“新鲜血液”。(三)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各幼儿园为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每年都需要向社会临时招聘以保证幼儿园正常运转。2019年秋季,全县幼儿园自主招聘临时专任教师254名,教辅人员138名,共392人。这部分专任教师和保育员工资待遇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制度难以到位,基本权益缺乏保障,致使目前幼儿园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教师队伍的稳定无法保证。自聘教师中,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很低,大部分幼儿教师不具备幼师必备的能力和素质,知识结构单一、文化功底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给孩子上课用词不规范、逻辑性差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以第二幼儿园为例,该园是我县规模较大且建园较早的一所公办幼儿园,现在全园共有教职工100人,在编教师28人,仅占全体教职工的28%。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仅有4人,占比只有14.3%,在编教师年龄偏大。2019年9月第二幼儿园向社会临时招聘教师50人,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仅有10人,占比仅为20%,其他专业教师占比达80%。农村幼儿园就更不乐观了,教师普遍是在村子里临时聘用初中毕业没有外出打工的孩子或者是年轻的妇女担任,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保教质量可想而知。
根据晋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的市政办发[2016]30号文件要求,“原则上保育员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幼儿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2倍。”各幼儿园保育教育管理费几乎全部用于支付临聘教师工资,但临聘教师工资依然不达我县最低工资标准,无法实现同工同酬,导致教师流动性大。
由于在编教师严重短缺,临聘教师缺乏专业教师、流动性大等原因,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短期培训仓促上岗的现象,既无法保证办园质量,又制约着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更增加了幼儿园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公办幼儿园教师补充长效机制 按照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人社、编办、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快推进幼儿教师编制核定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竞争的原则,有计划地逐年通过考试考核招录优秀幼师毕业生到幼儿园任教,定期对幼儿教师队伍进行补充。在对公办幼儿园进行教师配备时,按照国家要求配足配齐公办幼儿教师,由县财政统一负担。同时,灵活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录一定数量具有幼儿教师资格的、合格的人才,补充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和城区幼儿园保育员队伍。建议由县政府、幼儿园按照一定比例分摊聘用幼儿教师薪酬,减轻幼儿园负担,切实保障这部分幼儿教师的基本权益。
(二)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力度
加大对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首先积极组织幼儿教师按要求参加国家省市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其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搞好园本教研;第三建立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服务,让城内在编专业幼儿教师和农村幼儿园非专业教师建立长期帮扶关系,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
夯实公共法律服务基础
助推法治昔阳建设
县政协常委李华华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通过统筹改革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标准体系确保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不断地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率。
2019年以来,昔阳县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推出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一系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已经实现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十二乡镇及城区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共13个,302个行政村公共法律服务室所建设全覆盖,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但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推进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亟待破解。
一、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一)公共法律服务力量基础薄弱。机构建设上看,目前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基本符合司法部和省司法厅“临街一层、方便群众”的要求。但乡镇一级力量薄弱,难以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依托乡镇司法所开展工作,很多服务站面积较小,公共法律服务站仅1人。1名律师服务多个社区 (村)仍占较大比重。目前,全县12乡镇、城区社区管委会基本配备法律顾问,但是平均1名律师服务将近20多个村,难以有效满足基层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二)基层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认知度不高。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功能作用了解不深,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表达个人法律诉求,信访不信法,法律服务与群众法律需求对接程度不够。通过询问接访人员获知,在上访人群中,有40%的案件可以走诉讼程序,但由于群众对法律服务信任度不高,再加上诉讼程序复杂,多于20%的群众坚持走信访程序,仅有不足20%的群众选择走诉讼渠道。
(三)公共法律服务运行模式和质量体系有待完善。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职能部门参与度不高,多为司法行政部门唱“独角戏”。运行模式目前仍停留在实体平台层面,未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且公共法律服务质量评价和运行监督管理不够明晰、不够统一,参与部门开展工作时缺乏量化标准指引,主管部门考核考评工作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四)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法律意识逐步提升,涉法维权潜在需求较大,从供给侧来看,目前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严重不足。2019年,县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1311件,审理刑事案件117件,但昔阳县专职律师、法律工作者仅有1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服务需要。另一方面,公共法律服务着眼于社会效益,与市场化的法律服务相比,社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积极性和服务效果有待提升。
二、针对我县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尽快夯实基层法律服务基础。建议组织开展规范化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联合财政、人社、编制等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出台专门文件,重点解决基层站所人员配备。确保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配备不少于6人,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不少于2人。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网络体系,将公共法律服务直接送到农村、困难群体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建议建立“党委政府主导、司法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提高公共法律服务在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同时要加强法律服务宣传,一是抓好新兴媒体宣传,让广大群众认知、关注、了解、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二是开展案例选编。筛选普法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方面具有示范价值的案例,形成优秀案例库,及时向社会发布,便于单位、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案例库查询相关信息,获得法律帮助。
(三)尽快规范法律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建议加快整合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以“互联网+”思维,构建司法行政专网服务管理平台。同时健全法律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一是健全供给体系。完善群众需求研判机制,开展“预约式”、“菜单式”服务,重点强化民生领域、弱势群体、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产品供给保障。二是健全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县级公共法律服务操作规程,明确各级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提供主体、服务内容、工作流程和评价标准。三是健全管理体系。建立绩效考评制度,规范服务机构和人员行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四)壮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队伍。一是组织以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人民调解员等为主体的公共法律服务骨干队伍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二是组织动员退休政法干警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同时将法律服务人才纳入全县社会事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三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培训,推进法律服务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打造一支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公共法律服务队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为党政机关依法履职服务、为促进司法公正服务,基本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积极稳妥推进清洁取暖工程
县政协委员杨文英
清洁取暖工程是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7年开始,昔阳县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通过电价优惠、气源保障、因地制宜选择供暖设备等举措,经过近3年的摸索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9年晋中市下达昔阳县清洁取暖改造任务为:建成区33万平米,城乡结合部6万平米,农村地区11万平米,共计50万平米。我县清洁取暖按照“宜热则热、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醇则醇、宜煤则煤”不断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建成区完成新增和改造任务为58.1万平米,城乡结合部10.76万平米,农村地区12.4万平米,共计81.26万平米。圆满完成了2019年的清洁取暖任务。但这项民心工程在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运行费用偏高,实际使用率低
2017年中燃公司对我县乐平、李家庄、东冶头、皋落、赵壁等五个乡镇11756户散煤户进行了煤改气。据调查,群众普遍认为好,但就是贵的用不起。就拿我县农村煤改气的费用来讲:1户100平米左右的建筑,1个采暖季的费用在4000元左右;以传统的烧炭块以及蜂窝煤计算,1个采暖季的费用在1800元左右(每吨炭计900元),里外相差2200元。而农村大部分是老年人,运行费用过高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二、政策信号不明确,群众认可度低
受传统取暖观念和清洁能源使用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群众对清洁取暖工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认可度不高,推进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当前清洁取暖改造的推进很大程度上依赖补贴,目前政府承诺了提供3年的燃气与电的补贴,很多用户担心3年后补贴退出,自己将无力承担这笔费用。
三、监管清洁取暖企业缺少法律依据,能源供应不足
2019-2020年采暖季,经过县乡村的共同努力动员,我县在乐平镇、大寨镇、城区社区11个村(社区)实施“以醇代煤”取暖改造,改造户数461户,由于煜能公司在我县没有加注站,甲醇加注需从左权等地运送,供应路程远;冬季下雪封路、疫情等原因运送不及时;甲醇取暖运行费用高等原因导致使用率不高,点火取暖仅214户。期间牵头单位虽然多次催促企业要保证用户的甲醇用量,但苦于没有相关依据,反而把这个市场供应矛盾引向了政府部门。
四、基础设施配套不及时,清洁取暖工程推广慢
电力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需要大量的投资,地方财政短期内难以支撑,而且电力基础设施完善是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报批手续与规划循序渐进推进的,很难一蹴而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煤改电”的推广力度。
对策建议
一、上下联动,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推进清洁取暖工作涉及财政、住房城乡建设、环保、发改、新能源等多个部门,重点任务也分散在不同领域。各级政府、各部门必须上下联动,统筹规划,层层分解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统筹协调各项政策措施,形成合力。建议尽快组织验收2017煤改气工程,同时下达下一年度的清洁取暖任务时,听取基层政府的意见、建议,因地制宜。另外适当考虑农村煤改气配套补贴资金。农村煤改气从自家到管道之间铺设管道还需成本1500-2000元,运行成本还是比较高。且各个乡镇推进清洁取暖的基础不同,财力、技术设备、能力建设等方面实际也不尽一致。所以在推行过程中要依据自身实际,注重顶层设计,因地制宜的统筹谋划工作。
二、创建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政府应明确清洁取暖的发展方向并出台稳定持续的扶持政策,建议借鉴兄弟县市经验,争取更多上级政府部门的配套补贴,加大补贴力度(例如寿阳每方气群众自费0.9元,便于煤改气推广)。同时政策工作重心逐步由组织招标转移到项目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切实将推进清洁取暖机制回规市场属性。一方面强化联席会议,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对各新能源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能源供应。另一方面实现社会投资最少、资源配置最优、节能减排效果最大化。
三、因地制宜,推动清洁取暖“追求数量”进入“侧重质量”。清洁取暖不等于清洁能源取暖,无论用户使用何种燃料,产品采用什么工艺、技术路径,只要保证正常供热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污染达标或超低排放,就应界定为清洁取暖。基层政府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应优先立足本地资源,明确制定切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技术路径。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应以民为本,遵循“合理、有效、安全、经济、可持续”原则,客观、系统地决策,紧紧围绕“宜”字开展工作。短期来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有序推进基础建设,应因地制宜。在有相应基础设施条件的地区实现改电,在气源充足且具备集中改造条件的地区改气,而在农村人口密度低、农户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洁净煤配合环保炉具推广取暖可以较低成本解决问题。使合适的能源放在合适的地方,发挥合适的作用。
农村清洁取暖是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与各地农村的资源禀赋、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现实基础有很大关系,应该在“因地制宜 多能互补”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每户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让老百姓有自主选择适宜自身需求取暖设备的权力,逐步用电能、天然气、太阳能和生物质等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取暖。真正落实“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清洁取暖发展机制。
推进“ 健康昔阳”建设
高质量实现小康社会
县政协委员李呈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健康中国”建设工作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昔阳县以“办民生体育,让体育惠民”为发展理念,在建设“健康昔阳”工作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其中,强化健身场地建设、以赛事带动全民健身和运用运动处方促进全民科学健身等三项工作成绩裴然,见效颇佳。2018-2019年,建成了覆盖全县十二乡(镇、社区)的昔阳登山健身步道630公里,城市健康步道10公里,推动了全县人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群众经常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达50.42%以上;2019年,我县积极组织600名干部职工参与全国“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取得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获得了全国年度风采奖、百强健走示范区、示范区组织管理奖等一系列奖项,并获得申报全国健走主办城市和健走示范区的资格。通过“万步有约”健步行,赛前BM1平均值为25.18,赛后BM1平均值为24.064,BM1平均下降0.954,“万步有约”运动处方的推广,让昔阳人民走出了绿色出行、健康出行、科学健身的新路径,开创了“健康昔阳”建设的崭新局面。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现阶段我县在建设“健康昔阳”工作中还存在若干不足和差距, 主要表现在:
一、基层民众的健身意识不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不高,特别是在占全县80%人口的农村地区,相当一部分群众缺乏应有的科学健身常识,认为“劳动就等于锻炼”,把“日常劳作”与“科学健身”混为一谈,健身理念淡漠。参加体育锻炼以学生和老年人为主,中、青年人群参与率极低。
二、基层领导对“健康昔阳”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工作措施。基层领导在规划落实具体工作中,谈经济工作多,谈全民健身少,定经济发展指标多,定“健康昔阳”指标少,健康昔阳建设工作在基层缺乏有效的引领和落实。
三、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不多、功能不全。目前,全县仅有一座综合体育馆,虽实行了免费开放,但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在农村地区,虽然十二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全覆盖工程已完成,但从数量、面积到功能上均不能满足不同健身群体的健身需求,且随着农村常住人口的不断变迁,许多原有的健身器材成了无用的“摆设”,比如:许多村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但村级健身场地只安装有篮球架,健身人群与健身器材严重脱节。
四、缺乏科学有效的健身引导机制。2019年昔阳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参与全国第四届“万步有约”比赛,让健步行这一简单易推广的健身方法有了科学的处方,收到了良好的健身效果。但这一项活动仅限于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参与人,影响面有限,并且类似这样的科学运动处方在其它健身项目上严重缺乏,致使大部分健身群众在健身过程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能取得应有的健身效果。
建设“健康昔阳”、推进全民健身工作,从体育的角度讲,着重要解决“想健身”、“哪健身”、“能健身”、“会健身”四个问题和构建“大群体”工作格局上下功夫、见成效。 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大力宣传引导,解决“想健身”问题
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合力深入宣传终身运动理念,通过广泛组织面向群众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传教育活动,逐步纠正当前普遍存在的重医疗轻预防、重养生轻健身、重劳作轻运动的传统观念;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知识宣传和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设立全民健身奖项,鼓励健身行为,通过机制激励,让经常参与健身成为大众的自觉行为习惯;要发挥媒体、公益广告、网络的宣传作用,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新生活理念,树立“没有身体健康,就没有生活小康”的全民观念。
二、完善健身设施,解决“哪健身”问题
切实加强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日常管护与升级换代,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推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要继续完善覆盖全县十二乡(镇、社区)的全民健身广场的功能拓展,继续提档升级昔阳登山健身步道,让这条健康之道更加安全、便捷、功能齐全;要加快建设健身场地设施,科学规划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网络,合理利用旅游景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空置场所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加大足球场地、游泳场馆、冰雪运动场地供给,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三、加强政策扶持,解决“能健身”问题
各级政府要逐步破除全民健身政策壁垒,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供更加均等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要加强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的评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要大力发展体育健身相关产业,鼓励和扶持与全民健身相关的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健身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门类发展;要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健身APP、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育等全民健身新业态。
四、强化技术指导,解决“会健身”问题
积极发展全民健身组织,加快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推动其向社会化、实体化、法治化方向发展;扶持和引导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大力培育基层俱乐部等形式的体育社会组织。加强建设骨干人才培训,多渠道培训教导员、体育爱好者、协会骨干,切实建立起全县健身骨干队伍。发挥单项体育协会在全民健身中不可或缺的领头雁作用,依托协会,通过政策引领、购买服务、激励先进方式予以经费、待遇上的保障,激发各体育运动协会的活力。
五、健全体制机制,构建“大群体”格局
创新全民健身工作机制。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健康昔阳建设体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建立由体育、发改、财政、卫生、教育、文化、人力社保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全民健身评价体系,完善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国民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和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及文明单位创建的测评体系。建议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等途径,支持群众健身消费。
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
提高医保基金监管实效
县政协委员李越胜
医保基金是参保群众的“治病钱、健康钱、救命钱”,是医保制度可持续运行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县各级医保部门的成立,持续开展“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专项行动,医保基金监管形势正逐步向好发展,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在医保运行过程中,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串换药品等医保超支和骗保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基金安全面临风险挑战,基金监管方式亟需创新,实效亟待提升。
一、医保基金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医保基金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保障广大参保人利益的关键举措。昔阳县医保局于2019年3月11日挂牌成立。新组建的医保局按照国家、省、市部署要求,围绕“基金安全”这个目标,依靠局行政监管和中心协议监管两种方式,统筹人员力量在监管实效上求突破。一是开展了集中宣传月活动,让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和参保对象认识到医保基金是高压线,不能骗、不敢骗。二是开展了医保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2019年,对全县405家定点医药机构开展全覆盖检查,配合省市共开展大检查4轮,全年共追回医保基金200余万元,媒体曝光两定机构2家,暂停医保服务3家,规范整改50多家,约谈两定机构负责人6批次35人。三是督促定点医疗机构健全了内部控费机制。认真实施了医保“总额预算,打包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住院人数、总费用支出、基金支出呈逐季下降趋势,全年控费效果逐步显现。
尽管2019年“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基金监管由于面临机构人员力量不足(行政编制6名,目前只到位局长、副局长、科员3人),监管对象点多面广(405家,住院全年2.5万多人),监管资金庞大(一年支出1.5亿多),国家的基金监管条例还尚未出台(执法依据不充分),监管内容专业复杂(个体复杂、专业性强)等等问题,基金监管的质量还不高,遏制超支问题还没完全实现,基金监管的长效机制还没完全建立,这些都需在今后医保实践中破题。
二、创新基金监管方式的对策建议
如何提高基金监管实效,我认为,在强化队伍建设和完善法制建设的同时,重点要在创新监管方式上发力。创新监管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智能监管体系试点、诚信体系建设试点、购买第三方服务试点等等,目前在法律法规人员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建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参与监管的方式进行试点比较符合我县实际。
原因之一,现行医保采取的事后支付模式,存在很大的滞后性,且需要极为专业的审查,没有专业支撑,仅靠政府监管,在人员、经费、设备方面不够充裕,难以把医保费用控制在合理区间。
原因之二,第三方参与监管好处在于,在行政监管作出评判之前,有一个监控和专业审查的程序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进行把关,相当于给行政监管安装了最可靠的控制阀。
原因之三,国家、省、市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要积极引入商业保险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去年山西省、晋中市也相继出台了基金监管的实施意见,晋中市被全国确定为基金监管创新试点市,我县被晋中市确定为基金监管创新试点县,要求我县“通过政府购买,引入商业保险公司、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第三方服务,参与基金监管”进行试点,我县也根据省市要求出台了《关于印发昔阳县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昔政办发[2019] 66号,这些都为我县创新基金监管,提高监管实效提供了政策支撑。
为此建议
县政府在医保运行过程中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引入和使用第三方监管,并将购买第三方服务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可以尝试将懂政策、懂财务和懂医药的人员聚集起来,通过日常巡查、外商协查、专项检查、费用审核、异地稽核、专家审核的“三查三核”,对人、病、药、费进行管理,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资质的组织对医疗机构进行第三方监管,按照专业化程序进行审核,弥补现有体制内人员不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切实提高监管效率,让人民群众的救命钱真正发挥救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