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移民文化ppt长河奔流起新潮——东营市聚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综述
2024-12-23 19:09:30
体育资讯
facai369
爱东营讯 大河奔流,潮涌东营。
河的雄浑与海的广袤,共同滋养了这座独具魅力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如今,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深入推进,地处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在全国全省发展大格局以及黄河全流域中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如同闪耀在大河之畔的璀璨明珠,愈发引人注目。
图为国华HG14海上光伏1000MW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正在操作大型设备安装光伏平台。 记者 周广学 报道
近年来,东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四个高”和“两个高于”,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两大战略”,加力提速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特色生态城市、乡村振兴“三个升级版”,持续扛牢服务保障“国之大者”的东营担当,全力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铺展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
鸢飞鱼跃,绘就大河生态新画卷
初冬时节,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处鸟鸣啾啾,每年数百万只鸟儿组成无数“飞行编队”在这里穿梭,与碧水蓝天、随风舞动的芦花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资料图 周广学/摄
“30多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由于海水倒灌,土地上泛着白花花的盐碱。”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高级工程师朱书玉说。
近年来,东营市以“线、带、面”修复为抓手,探索“陆海统筹、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维护黄河三角洲“河——陆——滩——海”生态系统。目前,新增淡水沼泽湿地7.4万亩,连通水系115公里,疏通潮沟76公里,监测维护互花米草治理区13.1万亩,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
同时,东营市系统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无废城市”建设,“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提前两年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空气优良率等指标进一步改善,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0%。
鸟儿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根据监测,保护区鸟类增加到37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6种,有38种水鸟的种群数量达到全球总量的1%。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了鸟儿的“投票”,更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在今年7月召开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11月12日,第二届“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口国际观鸟季开幕,更是吸引了全球各地观鸟爱好者前来东营,近距离领略无数天空精灵的飞翔之美、自由之美。
水畅其流,做好黄河安澜大文章
“黄河宁,天下平”,守护黄河安澜,是华夏儿女千百年来的共同愿望。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和黄河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完成河道整治工程19处,涵闸改建5处,同步开展刁口河流路河道整治疏浚、马新河治理等治理工程,重特大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有效提升。 此外,我市积极探索实行“河湖长+生态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四长联动护河机制,扎实开展“清河行动”“清四乱”和清违治乱专项行动,黄河岸线“四乱”治理实现动态清零,保障黄河行洪安全和河湖生态安全。
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最突出的矛盾。围绕用好水资源、管好水资源,东营市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高标准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9”规划中的《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规划》等3个专项规划。开展“四水四定”战略研究,推动我市在全省第一个出台市级方案《东营市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工作方案》。出台实施《东营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推动打造“一轴两区、多库连通、五横七纵、河湿相融”的市级水网总体布局。
目前,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17.13%、7.15%。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由55.9%提高到60%。探索“水源置换、价水分离”区域水权交易模式,完成国内首个以黄河水、长江水作为标的的水权交易案例,累计完成区域水权交易11笔,交易总水量1.76亿立方米。
破“碱”重生,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亩产648.4公斤!利津县汇邦渤海农场的盐碱地上,800亩玉米规模种植单产提升项目近期达标。“这么高的亩产,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农场项目部经理孙海栓10年前入职,当时这里的玉米亩产不足300公斤。“我们持续对土地进行改造提升,并采用‘暗管排碱’‘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玉米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资料图
地处黄河尾闾、渤海之滨的东营市,拥有盐碱地341万亩,占山东省盐碱地面积的38%,是规模和利用难度都比较大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作为我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近年来,东营市立足国家战略和使命任务,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改革创新,在积极探索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省黄三角农高区是东营盐碱地治理的科研核心区域,总部位于此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搭建起面向全国的“1+3+16+N”协同创新体系,已汇聚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58家高校院所、108个专家人才团队,新设3个院士工作站,共建各类科研平台54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个,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26项,突破转化关键核心技术23项。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东营市着力突破盐碱地种业创新,已审定、登记耐盐碱作物新品种20个,筛选、培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68个,24个新品系进入国家、省区域试验。
同时,东营市着力突破利用模式创新,抓好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33个试点片区开工建设、进展顺利,到2025年将提质改造盐碱耕地11.59万亩、新增耕地3.48万亩。制定发布全国首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方标准,2023年,全市完成复合种植面积51.7万亩、大豆单作种植面积10.4万亩,分别完成省定任务的147.7%、138.7%,约占全省任务总量的1/4。
稳中有增,奏响能源安全新乐章
能源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油气储量,是根基,也是“粮仓”。
聚焦保持油气持续稳产增产,油地双方坚持“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理念,在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资料图
胜利油田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紧盯新增三级储量“三个1亿吨”目标,明确“高质量、低成本、高产能、高效率”的勘探思路,通过实施“七年行动计划”,以高质量勘探突破实现资源有序接替。
我市各级各部门单位把支持油田、服务油田作为应尽之责,全力支持服务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加强油田勘探开发建设项目规划、用地、行政审批服务等要素保障,将城市规划区内油田勘探开发规划布局的井工厂采矿用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支持油田拓展勘探开发空间。妥善调处矛盾,有力保障史南胜北地震勘探采集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2023年,胜利油田生产原油2345.12万吨,在连续六年稳产基础上实现“箭头向上”。今年前9个月,胜利油田生产原油1767.55万吨,超计划1.5万吨;生产天然气6.6亿立方米,超计划0.78亿立方米。胜利油田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正式揭牌,胜利东营原油库不到一年建成投产,成为国内首个“碳中和油库”。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纵深推进能源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举措。
前不久,2024年全国实施单体规模最大的中深层地热集中开发利用项目正式投运,集中投运后,可以解决390万平方米的地热集中供暖。
地热集中开发利用是东营市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缩影,近年来,东营市一体推进风光储氢等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渤中海上风电A、B1、B2场址项目全部并网,HG14海上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电化学独立储能电站——东营津辉集中式储能项目一期500兆瓦/1000兆瓦时并网投运,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695.34万千瓦、增长18.1%,新型储能规模达到115万千瓦、增长188%,力争年内可再生能源装机、新型储能规模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150万千瓦,加快打造全国现代能源基地、绿色储都。
逐绿向新,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在山东华盛橡胶有限公司全钢子午胎生产车间,地面上,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成型等工作;空中,刚下线的轮胎在自动输送带上“行走”,实现了自动传输、自动判定及自动分拣。
近年来,该公司筹划实施了3个智能化技改项目,选用自动化生产线,配合公司MES生产执行系统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全力打造“智能制造、智慧管理”新模式,先后荣获山东省智能工厂、东营市数字化车间等称号。
正如华盛橡胶有限公司积极进行智能化技改项目,众多企业也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不断加大在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通过深入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行动,自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扶持技改项目200个、奖补资金2.19亿元,带动企业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地方技改项目671个、总投资601亿元。
资料图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全力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迈出坚实新步伐。
在产业转型方面,我市优选八大标志性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一链一策”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像石化产业,深入推进上大压小、减油增化和延链强链,实施了威联化学PX及PTA、利华益ABS树脂等一批高端项目,形成以烯烃、芳烃为主的35条全产业链,化工行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源。新材料和医药产业发展迅猛,营收增长显著,海上风电装备、锂电池等新能源产业也蓬勃兴起,共同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近三年来,全市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2%;2023年,规上工业营收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1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居全省第2位。今年,1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5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民生为本,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走进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道路宽广整洁,楼房整齐排列,欣欣向荣的乡村新图景呈现在眼前。
资料图
然而,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居住拥挤、交通不便的房台村。2013年起,东营市和垦利区先后出台文件,将南展区房台村搬迁改造列为政府民生实事。
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19个滩区村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实施黄河南展区村庄搬迁改造,建成龙居、胜利、杨庙3个社区,搬迁安置范围内全部完成协议签订。
杨庙社区是我市全力保障与改善民生工作的真实写照。多年来,我市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努力实现收入水平更高、公共服务更好、社保兜底更牢,让人民群众幸福生活节节攀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办好省20项重点民生实事、市15件民生实事,加快探索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着力促进就业增收,开展“社区微业”、服务企业用工攻坚行动,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
“一老一小”牵动亿万家庭,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我市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学前教育公办率、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占比均居全省第1位,普惠率、省一类以上幼儿园占比均居全省前列。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综合升学率均为100%。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市建有各类养老机构63个,床位7683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7.8%,每个县区都建有以照护失能特困老年人为主、医养结合的县级养老服务中心,4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城乡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48个城镇社区建有养老服务设施290处,在营城乡老年食堂184处。
为确保困难群众生活“过得去”,在全省率先设立慈善“救急难”专项基金,创新实施特困群众急难救助商业保险,同一家庭一个年度内最高可给予28万元救助金。今年以来,实施急难专项救助1030人次,发放救助金298.07万元,支出型困难群众救助人次同比增长43%,救助金额同比增长59%。
在探索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上,东营市起草《关于建立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的方案》,建立4个专项工作组、5个督导推进机制,统筹工作部署,推动全市36个共富示范点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长河奔腾,新潮澎湃。站在新起点上的东营,将继续秉持初心,以更加豪迈的气魄、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有力的举措,努力在推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争一流、走在前,为全省“走在前、挑大梁”作出更大东营贡献!
(记者 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