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运动空间|“万体馆”的“前世今生”

2024-12-20 15:26:39 体育 facai369

申城运动空间|“万体馆”的“前世今生”

上海体育馆外景 记者 李铭珅 摄 上海体育馆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其直径达110米的巨大圆形顶盖,重量超过600吨。如何安装这个顶盖?是建造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工作人员想出了一个“中西结合”的方法,先整体提升高度,然后通过微微旋转使其精确落位。最终,圆形顶盖一次悬吊到位,施工圆满成功。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国内首次试制成功的浅蓝色隔热玻璃,场内照明则采用了605只“满天星式”碘钨灯,这让体育馆的穹顶如星空般熠熠生辉。 1975年,能容纳1.8万人的上海体育馆正式竣工,这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体育馆,也是上海第一座万人体育馆。 上海体育馆内景 记者 李铭珅 摄 工程因首次成功地采用整体提升、空中移位的施工新工艺,荣获1977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和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1988年“世界建筑日”前夕,上海体育馆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43座优秀建筑之一,载入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出版的《世界建筑史》。 影响深远 “到了那么大的场馆,感觉眼前一亮,这里是我们体育人心目中神圣的殿堂。”回忆起第一次在这里参加体操赛事时,女子体操世界冠军朱政感慨道,“站在平衡木上,抬头看到顶上的‘满天星’,耳边是万名观众的加油声,我感到非常自豪。” 上海体育馆落成之后,承接的第一场重量级赛事是国际乒乓球友好邀请赛,掀起上海体育迷的观赛热潮,一场场中外赛事轮番在这里上演。那时,正值中国对外交往步伐加快时期,如此高配置的上海体育馆自然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加强沟通,增进友谊的重要平台。 2005年,王励勤在上海体育馆夺得世乒赛男单冠军 周国强 摄 原国家男排主教练沈富麟记忆犹新,1976年日本男排来访,现场座无虚席,场外馆还守候着一大批等候退票的热心球迷。“当时有一个球,我几乎是跑到了观众席那里,一只手勾球,把球打回对方界内,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欢呼,日本男排也惊呆了。”他说,这是自己在万体馆打的第一场比赛,也是这辈子救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个球。 “万体馆”的昵称,很快传遍申城大街小巷。据统计,仅1976年初到1977年8月,共有80场体育赛事在万体馆举办。其中不仅包括国际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国际女子友好篮球邀请赛等国际赛事,还有全国体操分区竞赛、全国乒乓球竞赛等国内赛事。 2004年,为适应赛事的需要,上海体育馆第一次全方位改造,本着保留历史风貌、整旧出新的原则,历时109天,焕然一新。 当年10月,上海体育馆迎来了中国篮球的历史性时刻。由姚明领衔的休斯敦火箭队同萨克拉门托国王队上演了一场NBA季前赛,这是NBA第一次登陆中国。 2004年在上海体育馆举行的NBA中国赛:火箭对国王 2005年,上海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单项世锦赛——第48届世乒赛在这里举办。上海选手王励勤在家门口同马琳上演一番精彩的决赛争夺,最终夺下男单冠军。 上海体育馆承载了几代人对于体育赛事的记忆。除了“高大上”的国际赛事,这里曾作为上海市第三届、第九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运动会的开幕式场地,见证了申城体育健儿们的逐梦之路。 再次出发 城市日益更新,为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育场馆势必要进行符合时代发展的改变。2017年12月,徐家汇体育公园项目的升级改造拉开大幕,上海体育馆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不仅进行了结构加固,还做了大量专业服务功能的升级。 改建后的上海体育馆外景 记者 李铭珅 摄 改建后,上海体育馆的建筑面积达40552平方米,设置可移动看台,容纳近1.3万座位(其中活动坐席2000余座),使其具备满足承办国内外顶级赛事和活动的条件,内部拆除原有大舞台,形成环形看台,满足举办一系列国际赛事的办赛条件。 焕新归来的上海体育馆,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体育服务。2023年8月12日,这里举行了首场赛事,这是上海全新打造的青少年品牌赛事——2023上海明日之星篮球争冠赛决赛,收获了国内外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酷炫的灯光氛围、震撼的音响效果是万体馆的新亮点。场内灯光参照NBA季前赛照明标准设计,同时通过分组及智能控制系统调光的方式,实现多种赛事、训练模式和氛围营造灯光效果。主馆内吊装LED屏幕,上方是直径15m的环屏,满足赛事精彩画面的回放以及现场瞬间的捕捉。 重回上海体育馆的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 记者 李铭珅 摄 9月11日,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时隔三年重返申城,万体馆也迎来了国际大赛首秀。在这座一流的场馆见证与映衬下,世界顶级斯诺克大师们尽情展现华丽的球技与绅士的风采。 如今,上海体育馆成了上海男篮的CBA新主场。出征仪式上,90多岁的魏敦山院士特意来到现场,为这支承载上海市民回忆和希望的球队加油打气,也激起了他的一波“回忆杀”。这座自己当初亲自设计的场馆,如今愈发现代化的模样,他感到欣慰万分。 上海体育馆重新出发 记者 李铭珅 摄 今年10月举行的“从炜离开”刘炜退役仪式,前中国男篮后卫、上海男篮队长刘炜声情并茂道,“我仔细地算了算,我在这里打过两场比赛,一场是跟随国王打的NBA季前赛,另一场是2006的CBA全明星赛。”他特意强调,相比上海体育馆,他更愿意称这里为万体馆:“这里对于上海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光是在这里绕场一周,在球场外跑一圈,都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现在大家能在这里打球,我的球衣还挂在这里,真的非常激动。” 新赛季上海男篮出征仪式上,久事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郑元湖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体育馆设计师魏敦山(右)赠送上海体育馆新老两代设计团队的合影 记者 李铭珅 摄 48年的历史变迁,上海体育馆记载了一部厚重的上海体育文化史,这座更宏伟、更现代化、更亲民的场馆,必将继续见证上海体育发展的历程。(新民晚报记者 陶邢莹)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