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段久惠 券商中国
随着监管要求的2020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时间节点临近,部分业务发展靠前的银行理财子在加速向主动向固收+转型。投研体系正面临重构,而鲜为外界所关注到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为各项业务开展而提供的底层支撑的IT(信息技术)系统也迎来变阵。
“开业包”和“展业包”
“理财子公司管理人变更正在加速,产品相继由母行迁移过来之后,理财子的业务量急剧速增之后,对‘开业包’的需求就更大了。”恒生电子银行解决方案专家卢德成告诉券商中国记者,理财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主体,和以前作为母行的资管部门,面临的业务规则、监管要求都有变化,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之后,原母行业务系统需要改造迁移,部分业务系统甚至要解耦化重构,独立建设。
他介绍的“开业包”,主要包括BTA(理财登记过户系统)、投资交易系统(含资本金管理及非标项目准入)、估值系统、反洗钱系统信用评级系统(信用额度授信及资产内评)以及子公司资管运营业务平台。这些对理财子从牌照批筹到最终持牌开业提供技术支撑。
在开业包的基础上,他还总结了理财子公司的“展业包”,“未来理财子要构建自己丰富产品线的时候,就需要其他业务技术系统。比如募集端方面,打造理财子自身的直销体系,包括客户交易订单系统(直销),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门户网站、APP、小程序等企业渠道经营工具等;在投资端,要丰富投前研究、投后的决策分析;在运营端,搭建理财子统一的数据中台,升级资管净值化运营模式。其他还有包括理财子公司监管要求的流动性管理、压力测试、净资本管理等辅助性的工具系统,来满足监管要求的展业基础。”
截至今年7月初,已有34家银行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20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14家已经正式开业。开业的包括六大行、股份行中的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兴业理财和中信理财,城商行的杭银理财、宁银理财、徽商及渝农商行理财子公司。当前,理财子的募集端仍以母行代销渠道为主,业务重点在资产端。尤其是加配权益类资产,更是带来新挑战。
“银行理财子公司如果加配权益类投资,但是系统却是照搬原来的话,肯定不能解决问题。”京东数科副总裁徐叶润向记者分析,区别于母行,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对业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权益类的增加,一般说来就是要么从零开始,完完全全从底层的数据开始做集成,要么就是引进不同的权益类的交易系统,在上面进行资产配置,进行资产管理。”
“银行在大类资产配置是优势,在自身擅长的固收类投资基础上,要加强权益类、商品期货等投资,除了自建团队,也多寻找外部投资顾问合作,这时一些对投资交易系统等各方面的需求都会冒出来了。”卢德成透露,该项业务上目前恒生电子就有合作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
自研还是外采?
在与业界合作中,徐叶润向券商中国记者介绍,银行理财子诉求主要有这几方面:第一种是从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开始,从0开始搭建数据层;第二种是在自有的数据层基础上,讲各种不同的交易系统融合,并实现一个总的管理体系;还有一种是资产配置体系,做连接系统等。
记者注意到,大中型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如工行、农行、建行、邮储银行理财子公司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谈到未来发展布局时,都表达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已开业的理财子公司来看,大多都设立了金融科技部,强调将金融科技作为运营支撑。
卢德成了解到的行业情况是,“行业内开业的理财子公司比较少选择整体打包的方式进行采购,大部分还是选择以单系统为主,比如BTA、投资交易、估值系统等。”不过,数家非保本理财规模在千亿元的城商行是选择恒生理财子公司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他看来,“在未来的话,随着区域性中小银行获批筹建越来越多,它们选择一家厂商承建大部分的理财子的方案系统,采用‘一体化打包式’,可能会是趋势。”
在金融科技应用上,银行理财子公司是选择自研还是偏向于外部合作?卢德成的答案是,要分业务具体分析,“工具类、标准化类的系统,如投资交易等,外部厂商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系统开发,加上行业内有多家厂商提供这类服务供比价,选择外购性价比较高;关乎自身专业化核心业务能力,比如投资研究、数据中台的构建等,可以选一些成熟的厂商做合作研发。”
“大行体量规模大,科技实力强,而且在行业内发挥着示范效应,有要求也有能力要做到核心技术系统的自主可控。”华东一家银行信息科技部负责人评价,“和第三方合作,需要平衡好自研和外采的关系。”
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突破10万亿
进入7月,随着股市回暖、交易活跃,银行理财资金“盯上”股市的市场声音不少。
“一款理财产品的设计到最终发行、募集,并没有那么简单也不会那么快,不过确实有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理财直接投资于权益类资产或间接通过FOF(基金中的基金)的形式加配权益类资产。”华东一家券商金融业分析师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当前,从发行数量、规模来看,固收类产品占绝对优势,权益类理财尚少,但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加速大背景下,将日益受到理财子公司重视。
记者注意到,光大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在推出的“阳光金2号”是一款股债混合类产品,一大突破是“不低于80%投资固定类资产、不超过20%权益类资产”,业绩基准挂钩沪深300指数、整体比例10%,权益品种以ETF为主,以“组合投资的形式熨平单一资产在某一阶段的波动,谋取长期、稳定增值。”
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不完全统计,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共计发售60余款权益类产品,其中以工银理财的产品数量最多。不过从整体规模占比来看仍在起步阶段,普益标准统计,截至今年6月22日,中国商业银行存续17109只净值型理财产品,其中权益类资产产品166只、占比仅为0.97%。而相比之下,海外银行系资管公司该比例是5%~7%。
从2018年二季度开始,权益类产品数量、规模也随之攀升。7月16日,2020年4月末,商业银行表外理财规模达25.9万亿,年初以来增加2.5万亿,主要来自企业及居民理财投资增加;截至2019年末,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10.13万亿元,净值型产品占全部存续余额的43.27%,净值型余额及占比持续快速增长。
“(随着净值化转型加速)理财产品破刚兑后,投资者舒适区被打破,被动接受资管产品净值化,其风险偏好或被动提升,部分或流向权益类产品。同时,理财投资非标受限,产品收益率无法再通过非标提升——理财子公司需及时布局权益类产品,增加产品竞争力。”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原有的固收类产品优势受挤压,银行需要克服权益投资短板。
记者观察|理财子公司的金融科技系统该如何定制?
银行理财资金加配权益类资产,在业内人士看来,是混业大资管时代渐行渐近。
比如说,伴随着业务转型,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具体展业尤其是在资产配置上,面临着投前要研究大类资产多元化配置,投中需要专业的交易系统进行全资产交易的风险监控以及与多个交易市场的直连对接,投后要对组合配置分析、绩效归因及业绩核算市场风险检测等等多方面要求。
被关注得较多的投顾业务上,银行理财子做权益类配置,通过要么将其发行的产品部分拿出配置公募权益基金或者全权委托给专业的投顾机构做专门投资;要么是积极主动管理的方式,由投顾机构以联合的方式输出策略咨询投资建议,银行开展、风控管理,交易下单等。
很明显,这些过程中,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基金机构、券商资管的合作越来越密切。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意味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金融科技系统必然需要全面升级。
一位业内人士举过一个案例,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外部投顾机构推进合作推进,需要两者的系统对接,这时候,由于两家机构采用的是同一个系统,两者的投资交易、估值、信用评级等都能很快地一一匹配上,顺利实现了交易数据的实时同步。
相反,要避免系统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的情况,所以机构往往会倾向于合作一家厂商。因为,一旦建设了一套系统而又变更的话,可能会涉及到机会损失成本、数据结构不同以及转移过程中系统运行的流畅度不够、集成成本过大等问题。
这就涉及一个行业的标准问题了,银行理财子从0到有,各类制式标准都在边试边行。但这一过程中,和金融云系统采购的情况类似,尤其是对部分自研能力稍弱的中小金融机构而言,它们一旦选择了第三方云厂商的服务,也即选择了后者的标准。而这一标准由谁定,将意味着谁来主导游戏规则。
行业内中小规模金融机构尤其是腰部、长尾群的机构,借势实力强、专业专注和有独立性的金融科技公司的研发成果,是一个全行业开放共荣的现象。但也不应忽视的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形成相对独立、规模体量将日益庞大的资管子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借鉴既往监管和行业经验明晰规范技术标准,对行业也很重要,已无需多言。
原标题:《叫"外卖"还是自己做?银行理财子公司后台系统大变阵,投研体系也面临重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