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快培育民营科技领军企业
民营科技企业以其规模小、专精度高、管理运营灵活、市场敏感性强的特点,能够迅速根据外部环境做出调整,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增强经济韧性的关键主体,是激发创新活力、弱化“脱钩断链”的重要力量。上海应加快培育一批重点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
加强政策支持,开展资源倾斜,引导全市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首先,制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评定标准及奖励政策。一方面为民营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提供清晰成长目标,另一方面便于识别中小型企业资金、人员以及技术等短板,开展针对性创新资源帮扶。其次,搭建产融合作服务平台和供需信息实时数据库,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融资机构,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成功率。设立中小微民营科技企业专项“研发贷”,基于民营科技企业科研产出设立“专利信用贷”,推进知识产权抵押、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降低民营科技企业缺乏担保等贷款难题。第三,引导创新要素向民营科技企业加速集聚。摸排民营科技企业技术难题,鼓励共性问题多家企业共同发榜。提供“揭榜险”“技术贷”等科技金融配套服务,降低揭榜失败风险,不仅鼓励民营领军企业作为发榜企业,也要引导民营科技中小型企业成为发榜和揭榜的重要主体。对民营科技企业高层次、紧缺人才落户政策倾斜,解决上海民营领军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吸纳和留任后顾之忧。
构建梯度培育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化
针对梯度培育链条企业开展针对性、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对培育链下游的“头雁”作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中小微企业设立“孵化”启动资金等优惠政策,建立骨干企业融资及校企联合“专员”,突破资金、技术成长限制,培育成为培育链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各区硬核科技榜单前十、科技成果转化榜单前十企业进行经验分享,搭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作平台,共同参与上海“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布局重点领域,积极引导参与新型产业集群。结合上海市民营企业小而多、灵活性强等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科技创新实际贡献度纳入成果转化评价机制,引导中小民营科技企业有序参与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基础研究,推动民营领军科技企业向未来产业布局,融入未来健康、智能、能源、空间以及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之中。
推动全链条深度融合,强化创新区域协同,完善上海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生态体系
首先,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配套,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做好校企牵线搭桥服务,为建设校企技术攻关研究所提供一站式服务,形成“环大学”民营科技集聚发展功能圈,建设特色民营科技产业园区,增设特色园区用地指标,降低用地获取成本。其次,推动四链深度融合,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和产业化水平。加强技术和产业链的供需对接,组织科技创新大赛实现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获得孵化机会,提高中小微民营科技企业获得投资机会,开展不同行业专项全产业链平台供需对接活动,促进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各方协同,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开展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巡回展,评定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十佳”“百强”并给予财政资金奖励,提升企业融资吸引力,为上海民营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提供反向驱动力。
(作者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读者 赵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