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术分享㉜丨青少年体育与体教融合国家智库:【研究成果】何以推动基层体育运动学校转型发展—— 以京山市体校改革为例(2-1)

2024-12-27 6:48:53 欧洲杯直播 facai369
【编者按】随着青少年体育参与需求日趋多元、体校赖以生存的行政资源在基层弱化,我国基层体校逐渐面临“招生难、办学难、培养难”的现实困境。本团队长期深入京山市体校开展实地调研,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体教融合实践路径,形成了全面培养文体双优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经验,对基层体校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由此,本研究团队以基层体校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为研究起点,从制度设计、治理方式、运行机制等视角,分析了京山市体校由办学举步维艰到发展效益良好的深层内在机制,旨在进一步丰富体校改革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理论。原文《何以推动基层体育运动学校转型发展——以京山市体校改革为例》刊发于《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作者彭李奥、柳鸣毅(通信作者)、孔年欣、敬艳、高颖、高宝。 摘 要:面对我国基层体校总体规模下降及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等问题,以京山市体校改革为案例,以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需求及基层体校转型发展要素为切口,深入分析基层体校发展的现实壁垒,系统探索推动基层体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与内在逻辑。经研究认为,促进基层体校转型发展需要实现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资源供给、运行机制等多维度要素融合;形成文体双优办学新模式、构建后备人才选育新体系、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新路径、激发后备人才培养新活力;其核心理论运作逻辑体现为以刚性法律法规构建基层体校转型发展框架,以柔性治理方式优化基层体校转型发展环境,以高效培养机制畅通基层体校转型发展流程,三重驱动我国基层体校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基层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基层体校”)作为发现、挖掘、培养和输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阵地,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推进各级各类体校改革,突出体校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务。然而,从外部环境分析,由于体校对高水平后备人才的淘汰率较高的现实,加之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与家长对其子女全面发展的期望不相匹配,导致家长对其子女成为专业运动员的认可度不高,不愿意将其子女送往体校接受训练。从体校发展角度分析,由于基层体育行政部门与文化广播电视、旅游等部门合并,致使体校赖以生存的行政资源在基层弱化,其办学经费、人员编制、场地设施等严重萎缩,从而导致我国基层体校面临招生难、办学难、培养难等问题,其整体规模呈现急剧下滑之势。1990年至2017年,我国基层体校数量减幅超过50%。可见,以培养和输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的体校办学模式不利于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 从学理层面分析,现有文献多数从体育强国建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青少年体育现代化治理的视角提出各级各类体校应打通资源供给堵点、破除体教制度藩篱、精准释放培养功能,但对于如何解决体校生存受困、未来发展或转型策略等问题尚未予以实证分析。为此,本研究选取了京山市体校①改革的案例。该体校在办学初期同样存在选材范围狭窄、办学经费紧张、教育资源匮乏等基层体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政府、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跨域合作治理体系,构建了以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精准选育的培养目标、全域治理的运行机制等多要素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锚定发展目标、赢得外部资源、规范内部管理等举措,回应了基层体校如何有效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以基层体校发展困境及原因为逻辑起点,总结了京山市校由办学受阻到发展效益良好的普适性、创新性和系统性改革经验,提炼出科学化制度变革、柔性治理理念、联合培养机制相融合的内在逻辑,旨在为我国基层体校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探析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1 研究方法 体育案例研究来源于体育实践,发现体育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是开展体育案例研究的主要驱动。为此,本文选择兼具描述案例过程和理论建构的个案研究方法,以我国基层体校发展困境为切入点,以发现理论问题为驱动,探讨京山市体校如何由办学举步维艰到转型发展并取得良好成效的成功改革经验,最终提炼出推动基层体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理论模型与内在逻辑。 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本研究团队持续参与京山市深化体教融合等政策法规研制与督导工作,重点围绕京山市人民政府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推动京山市体校改革,以及体校改革原因、过程和成效等方面开展调研工作。深入京山市文旅局、京山市教育局、京山市人社局、京山市体校、京山实验中学、京山小学、市直属机关幼儿园、伟才幼儿园、京山精英网球俱乐部等单位进行现场观摩,对12个行政机构或学校的相关人员进行了36人次的半结构式访谈,共召开3次座谈会。收集与整理京山市人民政府、京山市文旅局、京山市教育局等单位提供的相关补充材料、调研报告、访谈记录等文字资料共四万余字。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将数据分为4类,并进行初始编码(见表1)。 表 1 不同类型数据和资料的基本情况 2 我国基层体育运动学校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在社会治理环境变化背景下,相较基础教育质量的大幅提升,体校在办学层次和文化教学质量的提高上相对滞后,加之青少年体育参与意愿多元化、社会对体校认可度不高,致使近年来体校发展举步维艰。因此,亟须从学理层面分析我国基层体校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根本原因,并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讨推动我国基层体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 2.1 办学理念滞后,学训矛盾突出 在赶超式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影响下,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基层体校固有的“重体轻文”的办学理念与新时代教育理念、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全面发展目标不相匹配,严重影响了体校学生运动员毕业后的社会融入和转型发展。经调查发现,原京山县体校②同样存在轻视学生文化学习的问题,体校学生的文化学习分散式挂靠在京山实验中学、京山小学及钱场镇小学。同时,该体校办学条件日渐落后,篮球、田径、网球等多个运动项目训练经常停滞,直至难以有序开展运动员训练、竞赛、文化教学等工作,体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与训练水平不高,家长更愿意让其子女在普通中小学就读(来自表1的JS2和JS3)。由此反映出,该体校办学理念滞后且忽略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平衡发展,难以满足新时期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全面发展需求。 2.2 培养目标单一,人才培养效益下降 受传统竞技体育“唯锦标主义”等观念影响,我国各级各类体校长期以培养与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办学目标,但具有运动天赋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仅占极小比例,体校整体培养效益处于较低水平,直接影响体校招生选材、学生升学与人才质量提升。经调查发现,原京山县体校同样仅以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为目标,未实施文化教育、思想教育、体育理论知识教育等,均是因文化成绩不好或仅对体育感兴趣的学生,体校生源质量不高。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教练员执教水平不高、目光短浅,尽管体校进行了较大训练负荷的专项训练,仅以省运会为目标的定位仍难以成就具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大部分学生的毕业出路与升学问题难以解决(来自表1的JS2和JS3)。不难看出,在青少年体育需求多元化背景下,基层体校单一化培养目标将严重影响体校可持续发展,体校人才输送率和成材率较低。 2.3 部门治理孤岛,资源供给匮乏 基于体校高质量办学需求,仅依靠单一部门的传统大规模运动项目布局、三集中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保障基层体校在办学经费、技术支撑、人员编制、文化教学、场地设施等方面的资源供给,其基础办学条件、基本教学质量难以与普通中小学相比。经调查发现,原京山县体校隶属于原京山县体育局,受地方体育行政部门限制,该体校同样面临治理视域不开阔、资源配置不足等困境,包括体校教练员入编方式、编制数量、教练员带队奖励、场地设施建设与修缮、运动员参赛补助等保障未能得到地方人力资源、财政等多部门支持,体校训练松散且质量较低,运动员在省级比赛中难获奖牌(来自表1的JS1和JS2)。可见,在体育部门单一治理背景下,体校后备人才训练、参赛、文化教育、政策保障等必要资源难以实现有效整合,体校办学能力明显不足。 2.4 运行机制僵化,培养功能弱化 随着我国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改革、社会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基层体校面临办学资源不足、发展动能不够等瓶颈。经调查发现,原京山县体校的财政经费有限,特别是在人员奖励、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经费捉襟见肘,且由于缺乏奖励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激励性政策,体校在教练员聘任与安置方面缺乏执行依据,难以聘任到高水平教练员。同时,因办学机制受限,体校与当地幼儿园、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机构未能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对于网球、篮球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运动项目,其场地设施、专业教练、专业技术等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来自表1的JS2和JS3)。不难看出,体校按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难以整合相关领域资源共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更难以拓展体校为青少年体育事业服务的多元化功能。 3 京山市体校转型发展的历程与实践路径 京山市体校转型发展历经开端期、探索期和机遇期3个时期,通过深刻领会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需求与基层体校转型发展要素,以理念转型、目标锚定、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等方式探索了从竞技夺标到全面发展、从被动选材到精准培养、从行业供给到全域治理、从封闭办学到合作治理等多维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破解了自身的生存困境,更形成了将基层体校从单一促进竞技体育发展拓展至促进更广维度实践发展的路径。 3.1 京山市体校转型发展历程 3.1.1 开端期:在传统管理模式背景下,面临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瓶颈 原京山县体校在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下,尽管原京山县人民政府予以大力支持,但该体校却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单一、文化课程资源短缺、教练员水平不高等问题。1973年,根据区(县)设立的基层体校建设目标,原京山县体校自创办以来始终以青少年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和运动成绩提升为首要任务,却未能准确把握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诉求。同时,体校在人员调配、办学经费、文化教学、专业指导等方面仍受限制,体校学生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严重、体育理论知识认知不足、文化素质偏低。截至2005年,原京山县体校在训学生由90余名逐渐萎缩至10余名,难以组建训练队或文化教学班级(来自表1的JS2和JS4)。 3.1.2 探索期:以地方体育特色为依托,探索文体双优人才培养体系 京山市体校凭借当地良好的网球运动发展基础,逐步形成了优质文化教学和精英后备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办学理念,通过明确培养目标、提供网球公益服务、招聘优秀文化师资等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就读需求。2008年以来,京山市体校管理者意识到运动项目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问题,撤销原有的篮球、田径等运动项目,借助全市良好的群众体育基础,主攻网球训练。同样是在2008年,该体校开始向当地幼儿园提供公益网球培训服务,旨在选取诸多有运动天赋的学生 参与网球训练,逐步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2015年,京山市体校开始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文化教师,以提高体校文化教学质量。2016年,京山市体校与京山精英网球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旨在共同推进教练员、场地设施、竞赛服务等优质资源共享,标志着京山市体校网球训练逐步向科学化迈进(来自表1的JS2和JS3)。 3.1.3 机遇期:以深化体教融合为契机,打造基层体校示范样板 在国家出台深化体教融合等系列政策背景下,京山市人民政府坚持先行先试、重点突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保障,建立了“省校市办”新型体校发展模式。2022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调研组在京山市召开工作座谈会和交流会,围绕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基层体校改革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针对京山市体校办学特色、运作模式、人才输送等方面提出问题。同年,京山市委、市政府积极向省体育局寻求政策资源,印发《京山市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经费保障、督察评估等改革措施,形成了京山市以网球为主的运动项目布局模式,将京山市体校打造成基层体校示范样板(来自表1的JS1、JS2和JS4)。此外,湖北省网球中心还以“省校市办”理念为抓手,助力京山市体校在后备人才培养、专业队运动员输送、竞赛成绩提升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来自表1的JS3和JS4)。 注释: ①湖北省政府于2018年正式批复撤销京山县,设立县级京山市,京山市体校仍属于区(县)级体校治理范畴。 ②原京山县体校是指1973年成立的隶属于原京山县体育运动委员会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18年设立县级京山市后将京山县体校更名为“湖北省网球学校”(京山市体校)。 (未完待续) 来源:青少年体育与体教融合国家智库(声明:“湖北省体育人才”微信公众号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刊载此文,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