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8月23日于深圳闭幕,中国队以75枚金牌的骄人成绩成为单届大运会夺得金牌最多的国家。参赛队员中,共有7名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他们以单人或组队的形式,为我国奖牌榜贡献了7块金牌、1块铜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宝贵的荣誉。
赛事回顾:人大学子成大运会夺金功臣
在22日收官的跳水比赛中,中国队包揽了12个项目的11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成为本届大运会跳水比赛的最大赢家。而在这支由15人组成的队伍中,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秦凯、陈若琳、王鑫、林跃、火亮、何姿6人是主力运动员,也是中国跳水项目夺金的功臣。
16日,在男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秦凯与林劲首度合作,一起配合的时间仅仅只有2天,但还是凭借深厚的基本功夺得冠军。
18日,在女子十米跳台决赛中,王鑫惜败卫冕冠军——墨西哥“跳水公主”宝拉•埃斯皮诺萨,位列第三。
19日,在女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陈若琳和王鑫配合默契,无论是动作的一致性、还是入水时的表现都堪称完美,轻松摘得冠军。
20日,在女子单人三米板决赛中,何姿一路排名榜首,即便难度系数较高的动作,也宛如一气呵成,从而获得冠军。
22日,在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何姿和王涵发挥出色,优势明显,毫无悬念地夺冠;火亮和林跃也不负众望,摘得男子双人十米跳决赛的金牌;最终,中国队以绝对优势包揽了跳水项目的男女团体金牌。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10级硕士生刘念同学,也代表中国参加了女子800米的角逐。刘念同学是亚洲女子3000 米障碍的纪录保持者,在今年5月大运会田径选拔赛上,她以2分05秒夺得了女子800米的第一名,赢得了入选中国代表队的资格,这一成绩即便在专业运动员中也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本届大运会中,因欧美选手实力过于强劲,刘念最终无缘奖牌。她很坦然地面对这一结果,享受体育的快乐、积累经验、结交新朋友,她觉得大运会这趟没有白来。
在本届大运会中,中国大学生军团以75枚金牌和145枚奖牌的骄人成绩,先后打破了2001年北京大运会中国代表团创造的54金、103枚奖牌纪录,以及1973年莫斯科大运会前苏联代表团69金、134枚奖牌的大运会纪录,成为历史上在单届大运会夺得金牌最多的国家。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名金牌榜第一名、2010年首届青奥会排名金牌榜第一之后,中国体育的又一次惊艳亮相,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的贡献功不可没。
队员感言:代表人民大学参赛特别高兴
“这是第一次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运动会,拿到金牌特别高兴。”8月19日,与搭档王鑫摘得深圳大运会双人十米台金牌后,陈若琳露出了她那标志性的笑容。
这是陈若琳的首次大运之旅。2000年进入省队后,陈若琳一直在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学校读书,去年9月份,她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开始了大学的学习。她选择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公共管理系。
相比普通大学生,运动员每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训练和比赛上,几乎每天都要练到晚上7点多。陈若琳告诉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每周都会派老师下队给她们上课,“没有大赛的时候,周三的上午、周四的晚上、周五的上午都有老师来上课。”陈若琳说。
身为公共管理系2010级本科生,陈若琳都要学什么课程呢?“新闻,行政管理,金融学。”陈若琳坦言,这些课程都挺难的,今年3月初学校还组织了一次考试,“当时考的时候还蛮紧张,手写得都快抽筋了!”陈若琳还告诉记者,运动员基金会还为跳水队安排了英语口语课。英语口语怎么样?记者问道。陈若琳调皮地说道:“不怎么样。”那在上海世锦赛能和外国运动员正常交流吗?陈若琳笑着说:“还行吧,不过没怎么和他们说话。”
在上海世锦赛上夺得单人金牌成为女子跳台大满贯第一人后,陈若琳曾说过,“我的目标不是大满贯,而是伦敦奥运会夺金。”陈若琳告诉记者,今天就将赶回北京,备战伦敦奥运选拔赛之一9月份在常熟举行的全国锦标赛,“接下来要比全国锦标赛了,为了奥运会还是一点都不敢放松,上课可能也会受到影响。”陈若琳无奈地说。
陈若琳坦言,她很向往普通大学生的生活,“和同学住在一起,每天一起去上课、去食堂吃饭、出去玩,应该很有意思。”陈若琳说,“如果退役了,我第一件想做的事情就是去人大读书,体验一下真正的大学生活。”
大学体育:中国的未来“从这里开始”
“大学体育是中学体育的延伸和提高,是社会体育的基础,是竞技体育的实验室,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推动体育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主任曾这样概括大学体育所应担负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为鼓励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深造,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响应号召,与国家跳水队联合办学,共同培养了郭晶晶、吴敏霞、李娜、桑雪、梁小桥、张晶、王峰、王克楠、彭勃、胡佳、周吕鑫,以及此次在大运会中夺金的林跃、秦凯、火亮、何姿、陈若琳、王鑫等十余位世界冠军。国家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也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客座教授。因此,中国人民大学被《中国奥运冠军调查报告》誉为“中国奥运冠军最青睐大学”。
这些运动员既是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在籍在读学生,更肩负着为国争光的任务。为保证其正常的训练,队员们并不需要每天到人民大学校园里去上学,而是由人民大学派老师定期到跳水队给大家上课。如果运动员退役,就可到学校本部和其他学生一起上课学习,享受校园生活。和其他学生一样,他们也实行学分制,只有修满一个本科学生所必须的学分以后,才能拿到学校的学士学位和本科毕业证书。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的这套运动员培养模式,既有利于运动员体育成绩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高校体育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除此之外,中国人民大学还自主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运动员和代表队伍。在校园中,他们与普通学生一样学习生活;在赛场上,他们却是一个个耀眼的明星。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代表队获得世界大学生五球锦标赛男子排球冠军、全国滑水锦标赛团体冠军;2011年,在首都大学生联赛上,中国人民大学摘得男子篮球、田径、排球、网球团体和个人等多个项目的甲组冠军,以及女子篮球亚军。部分学生达到了国家级、国际级体育运动健将标准,刷新了世界青年纪录、亚洲纪录和全国纪录。
相比竞技体育成绩,人民大学更关注的是学生整体的身体健康素质。从体育教师们的反馈情况来看,入学新生在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性上都不如从前,同学们对校园体育赛事的关注度也很不够,高校体育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经超出了体能、体质保障的要求,而注入了文化娱乐、社会道德教化、社会情感等功能;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同时也是个人人格、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处世态度培养的重要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牛维麟教授这样看待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使同学们普遍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一直是学校体育工作者们努力的目标。
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口号是“从这里开始”,中国体育健儿用精彩的表现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他们不但赢得了无数金牌,更赢得了对手的尊敬、官方的好评,以及观众的由衷赞美。而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大学体育,也必将通过深圳大运会的圆满表现得以发扬光大,让人们对中国体育的未来充满期望!
(编辑: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