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政服务“触手可及”,供需两端“双向奔赴”

2024-12-20 13:09:57 体育 facai369

让家政服务“触手可及”,供需两端“双向奔赴”

  家政服务是朝阳产业、民心工程,事关千家万户的福祉。为充分发挥巾帼家政在推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中的积极作用,做响巾帼家政服务品牌,江苏省妇联、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人社厅联合实施“汇苏馨”巾帼家政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正如“汇苏馨”的名字一样,汇聚江苏各地巾帼家政人的智慧和力量,让每个需要家政服务的家庭更温馨、更舒心、更暖心。   家政服务进社区 方便安心在门口   “周姐,你们的月嫂真专业,把我的宝宝照顾得很好,快离不开她了……”秋日午后,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宁姐月嫂”家政服务社区工作站里,周边邻居和月嫂姐妹们的闲聊话题常常由此开启。   2022年,在江苏省妇联、省人社厅的支持下,南京市妇联、市人社局共同开展“宁姐月嫂”专项培训新研发项目,开发“宁姐月嫂”专属课程,成立永宁街道“宁姐月嫂”家政服务社区工作站,“工作站不仅带动了我们当地农村姐妹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还解决了周边家庭迫切需要专业家政服务的燃眉之急” 家政服务社区工作站负责人周芝琴笑呵呵地说。   “我们始终坚持深入社区,推动家政服务精准对接。”江苏省妇联主席朱劲松介绍,省妇联鼓励各地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家政服务新模式,积极推动党委政府为家政服务进社区提供政策支持,将为社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家政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清单。   目前,江苏省形成家政服务进社区四种模式:一是争取党政支持,在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街坊(邻里)中心、物业(商业)中心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家政服务社区工作站;二是引进社会组织,通过社会力量提供社区家政服务;三是提高准入门槛,引进示范家政企业进社区,给社区家庭提供高质量家政服务;四是在社区试点建立升级版“汇苏馨”工作室,招募社区管家,及时掌握和对接用户需求,综合定制精细化、标准化服务组,比如对家庭硬件条件进行适老化改造,比如把标准化服务组直接送进家庭,把“月子会所搬回家”“养老机构搬回家”“托育服务搬回家”。   家政服务一体化 共建共享共赢   “我在南通参加的全省统一家政员培训,考核通过后拿到证书,现在上海从事家政服务工作,每月稳稳的收入,很满足。”张阿姨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近年来,江苏省妇联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与上海市家协签订家政服务合作协议,在盐城、南通等地成立上海家协办事处,推进组织共建工作网、人员共培培训网、规范共守贯标网、平台共享认证网、合作共赢协作网“五网”共建共享新实践;与浙江省妇联签署女性创业就业协作框架协议,努力实现空间上融入、机制上接轨;联合安徽省妇联在南京建立工作站点,先后为4000余名安徽来苏从事家政服务的女性提供技能培训、生活指导、孩子入学等方面的服务。   同时,省妇联与青海、西藏、甘肃、陕西、宁夏、海南等地均实现项目合作,如共建“汇苏馨”家政服务人才实训基地等,与陕西省妇联共同启动陕西省巾帼家政信用平台,实现苏陕巾帼家政网络互连、信用互通,开展送家政服务标准化培训。   产教融合全面提升家政服务品质   目前,省妇联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搭建平台,推动巾帼家政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和教材,采用“工学交替、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巾帼家政企业参与职业高等院校教学、实习实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家政服务业提供人才支撑。   江苏省妇联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建立江苏省家政发展研究院,为全省家政服务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该省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比如南京市妇联开展产教融合试点,联合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挂牌家政培训学校,共同打造家政服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养培训家政服务职业人才,符合条件的可获全日制大专学历及相应等级证书。   值得一提的是,省妇联也支持有条件的巾帼家政企业南京快易洁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和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产教融合,成立江苏省第一个家政学硕士研究生工作站,鼓励巾帼家政企业设立培训机构或实训基地,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良性循环。   近日,2024年“江苏慈善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现场联合发布两个新慈善项目:“邻里有爱——社区慈善帮扶”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住院照料护理补贴”。今年上半年,全省有备案公开募捐的慈善项目292个,同比增长20.16%,主要涉及扶危济困、扶老、助残、助学、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儿童青少年关爱、乡村振兴等领域。   发展社区慈善,邻里更有爱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今年9月5日起施行,其中第九十六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   此次我省新发布“邻里有爱”慈善项目。省慈善总会副会长高晓平说,困难群众生活在社区,社区居民对他们最了解、最同情、最关心,将推动社区慈善在困难帮扶、儿童关爱、养老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针对“邻里有爱——社区慈善帮扶”项目,今年省慈善总会安排项目资金195万元。对苏北、苏中、苏南各设区市,分别资助20万元、15万元和10万元。各设区市慈善总会联合相关县(市、区)慈善会选择部分社区进行资助,重点对社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实施慈善救助,在邻里帮扶的基础上,对每个困难对象资助2000—5000元。同时,鼓励各设区市、相关县(市、区)及乡镇(街道)慈善会结合现有的社区慈善项目进行资金配套。   照料住院,守护“最脆弱”群体   2023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其中特别提到,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日常看护、生活照料、住院陪护等服务。   分散特困人员生活少有依靠,是困难群众中最困难、最脆弱的群体。为推动《实施意见》全面落实,解决好特困人员患病住院期间照料护理费用问题,提高特困人员生活质量,借鉴我省部分市县的成功经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住院照料护理补贴”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将在政府护理保障的基础上,发挥慈善资金补充作用,对特困人员住院护理费进行补贴资助,有效衔接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   今年,省慈善总会安排项目资金200万元,在徐州市铜山区、沛县,连云港市灌云县、灌南县,淮安市淮阴区、金湖县,盐城市盐都区、射阳县,宿迁市宿城区、宿豫区开展试点。对在保的因患大病或手术等原因住院治疗,且治疗期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料护理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发放住院照料护理补贴。   慈善项目化,“爱心长跑”送温暖   2021至2023年,全省慈善会系统共实施慈善项目7537个、救助支出84.31亿元、受益困难群众2228.19万人次,发放中华慈善总会援助药品价值22.87亿元、惠及20.23万人次。与此同时也应看到,还有一些群众的生活面临困难,靠自身力量确实难以解决,需要创新打造精准有效的品牌慈善项目,不断实现新突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全省慈善会系统将坚持聚焦特殊困难群体、低收入困难人群和农村困难群众,进一步增强慈善项目精准性,进一步加强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助力我省社会救助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雇育儿嫂装监控”背后的真问题   “为了避免育儿嫂单独带娃时出事,家里最好装监控。”如今,一些雇用育儿嫂的家庭选择在室内安装摄像头。有的家政公司要求,凡是上门的育儿嫂,都要主动出示摄像头,装与不装则由雇主来决定。   雇用育儿嫂后,要不要在家里安装摄像头?有的育儿嫂认为,有了监控,对双方都是保障,如果出了与自己无关的问题,可以查看视频。有的育儿嫂觉得,安装摄像头让自己感觉被监视,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也容易影响自己和雇主的关系。到底装不装摄像头,雇主与育儿嫂应当提前把细节沟通清楚,以免出现“信任危机”。   其实,光靠一个摄像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家里装了摄像头,或许能对育儿嫂服务起到一定督促作用。但是,摄像头不能代替家人监督育儿嫂工作。况且,再智能的摄像头也有盲区。说到底,家政服务是个良心活。于家政服务人员来讲,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就没有什么可顾虑的,装不装摄像头都一样。   值得关注的是,安装摄像头涉及法律风险。雇主可以在家里安装摄像头,但需要注意监控范围,既要保障家政服务人员的知情权,也应注意不侵犯其隐私。雇主和育儿嫂可以共同确定摄像头的安装位置和监控范围,给育儿嫂留有必要的私人空间。   家政服务应该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之上。加强事前沟通,是避免产生“信任危机”的有效举措。在服务合同签订前,家政公司应当充分发挥“中间人”的作用,提醒雇主、育儿嫂沟通摄像头安装事宜,提前取得共识,防止出现相关问题。雇主应该尊重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切莫未征求对方意见就安装摄像头。   当然,家政公司应当规范育儿嫂服务。比如,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培训与考核机制,强化管理与监督机制,尤其是增强服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雇育儿嫂装不装监控”,这个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雇主对育儿嫂更高信誉度和服务质量的追求。雇主不妨了解育儿嫂的背景和资质,参考相关评价,雇用有信誉的育儿嫂。如此,才能放心接受家政服务。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