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那天,是我第二次来到横店,8月17日也匆匆来过一次。中间相隔了3个多月,横店在竖屏短剧行业的热议程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8月那时候,全网在聊横店拍竖屏短剧的还不算多,现在已经是“横店变竖店”、“一天100剧组同时在横店开拍”之类的消息满天飞。
据说横店一天之内就有100多个竖屏短剧剧组在这里开机,还有 200 多个组在筹备。一些我知道的优秀影视公司如德玉影视、昊月堃影视、筋斗云等就是在横店的,还有《我在古代当皇子》、《龙王令2之风起洪城》、《大夏剑主》、《离婚后我和美女总裁同居》等热门短剧也是在横店拍的。短剧自习室9月份也采访过横店昊月堃制作公司的创始人赵凌彬,她表示采访稿发布过后,手机消息每天响个不停,都是同行发来问她关于横店的事,也明显能感觉到越来越多人选择来横店拍剧。我这次来横店,也是抱着好奇之心来看看它到底是有什么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竖屏短剧剧组在这边拍。广州来横店的交通不是那么方便,我们是先坐2小时飞机到义乌机场,再租车自驾一小时到横店。一路上,我的感受就是:越走越偏远。老实说,横店的城市面貌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跟四五线城市没太多区别,景观各方面也说不上特别有特色,所以我也更加好奇它是如何成为“东方好莱坞”的。
本文目录:
1. 横店为什么这么火2. 横店短剧圈的人怎么看竖屏短剧
3. 亲身经历拍剧幕后那些事
4. 来横店拍剧一般去哪拍
5. 中国未来会不会出现第二个“横店”
横店为什么这么火
很多人选择横店,主打的是一个“氛围好”。来到横店办完酒店入住手续之后,我分别去找了3位短剧从业者交流。1位是在横店经营制作公司5年以上的,1位是今年刚从北京来到横店成立公司的,还有1位是正在横店拍第一部短剧、准备在横店成立公司的。我跟他们交流过程中,问起为什么横店这么火,从他们的回答里,我大概可以理解什么叫“氛围好”了:1. 产业链完善:全中国只有横店这里的影视全产业链是最完善的,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设备租赁、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全产业链的配套都有,转场距离短、时间快,可以很好地节约剧组拍摄成本。
2. 天气适宜:全国能拍剧的地方确实有很多,但横店地处南方,天气相对友好,虽然横店的冬天比广东还是要冷不少的,但是比起北方又好很多了,北京等地方一般11月之后就变得很冷,基本无法室外拍摄,但是南方可以一年365天想拍就拍,这也是个加分项。
3. 风水宝地:我不确定是不是真的,但是确实有几位制作公司老板提到横店“风水”很好,让我联想起广州科韵路是游戏圈“风水宝地”一样,这是个玄学……信则有,不信则无! 横店短剧圈的人怎么看竖屏短剧 在短剧这个行业,不仅看剧的用户很“下沉”,很多短剧从业者也很“下沉”,甚至可以说导演、演员等关键角色越“下沉”,可能效果更好。所以有些传统影视制作团队、演员拍出来的短剧甚至过于精美但不够接地气,反倒效果一般。听说很多之前长剧剧组的的副导、武指、场务到了短剧可以做制片人或者导演。当时我在探班的时候,有两位灯光师大哥过来和我闲聊,问我是不是要拍剧,可以找他们。当我问起他们是负责哪块工作的时候,有位大哥直言不讳地回应:可以接制片,也能当导演,反正行里行外都能做……我还是挺惊讶的,好像有点全能哦?!我在片场参观的时候,刚好碰见短剧自习室群友,尼亚凯亚影视的总制片刘一彤和制片闫金飞,他们正在拍自制竖屏短剧。趁他们有空的时候,我也跟他们闲聊了一下。一彤告诉我,他们主要是做传统院线、横屏短剧的,竖屏短剧其实在传统影视圈子只被认为是快消品,而非影视作品。而且很多传统影视出身的制作方或者演员是看不起竖屏短剧的,但是它实在太火了,投资小、拍摄周期短和回款快,所以大家还是得顺应时代的需求。金飞补充说,进入竖屏短剧的红利时期也是希望能更多的学习这个新模式,毕竟影视还是要跟着市场走的。另外,我也找了几家传统影视圈出身的制作方交流,在聊的过程发现,大家打心底确实不太认可目前的竖屏短剧,但行为上也都在“将就”拍着竖屏。说实话,过去几年,大家能接的剧也不多,竖屏短剧的出现反倒让大家的收入多了一分保障。不过,这些制作方都提到个共同的痛点,就是业内很多短剧平台数据不透明、政策不统一,制作方在整个产业链里面是属于弱势的、被动的,他们希望行业规则能更规范,同时也希望能够找到更可靠、可信的合作平台。除了制作人之外,这次来横店,我还有一个特别有收获的点,就是跟演员张震一起交流竖屏短剧。张震是传统影视出身,入行8年,电影作品有《撞邪》、《预制厨神》、《噬血狂蛛》等,而且是入局竖屏短剧较早的一位演员,去年3月就入局短剧了,那时候知道短剧的人还不多,整个行业也还处在探索期。左:电影《撞邪》剧照;右:电影《预制厨神》剧照她接的第一部竖屏短剧是与九州合作的《我的七个姐姐是大佬》。当时很多朋友刷到她的剧之后,还特地跑来问为什么去拍竖屏短剧,后面随着短剧越来越火,身边入局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张震坦言,刚开始拍竖屏短剧的时候非常不适应,一上来就拍,节奏相比横屏起码要快一倍。每次还没反应过来要演什么、该怎么演就到了下一个场景。确实,竖屏短剧行业出了名的以“快”为指标,7天内要拍完,有些更快的可以3-5天。所以在这种快节奏里,很多演员并没有太多时间去铺垫情绪与状态,导演让怎么演就怎么演,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全靠机械运作。而且,观众对竖屏短剧的印象大多是掌嘴、下跪、磕头等场景……所以,对于传统演员来说,每次拍竖屏短剧都需要建立很强的信念感,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到底还是不是演员,因为学校学的东西、过去拍摄经验在竖屏短剧没太多机会可以用上。但又不得不承认,拍竖屏短剧的薪酬很可观,而且成效快、周期短。这也导致这行进来很多凑热闹的人,背景也是五花八门,有干房地产的、做医美的、学金融的……大家都想蹭一下短剧的红利。
竖屏赚金钱,横屏攒名气。这是传统影视演员对横屏和竖屏的观念,他们认为,竖屏短剧永远都上不了院线,除非电影院屏幕换成竖屏。而且,很多横屏剧都不会选只有竖屏短剧经验的演员,甚至有些电影在筹备期找演员时会明说不要竖屏剧演员。因为拍过竖屏并不能代表个人的演技,相反习惯了浮夸、快节奏的表演之后,再回到传统剧反而有些艰难。所以张震现在更希望有选择性地接竖屏短剧,挑选适合自己的剧本,不接同质化严重、价值取向不良、剧情浮夸的。她也很开心的告诉我,近期她将有电影、横屏短剧上线,都是她看好的方向,她希望让观众知道她不只是竖屏短剧演员。
左、中:《我在时光尽头等你》;右:与张震合影
总体来说,跟横店这些从长剧、电影、精品短剧入局进来的制片人、演员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共性,就是他们都还保持着一颗初心,对他们来说,毕竟用心做好作品比什么都重要。借用一下广电总局冯胜勇说的特别好的两句原话:
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
横屏竖屏都要水平,多一分创作信念,少一分商业心态。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时间的沉淀,而且今年的短剧相对去年来看,短剧质量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的。
我最近也在沉浸式观看了好几部短剧,它们并不存在行业所说的偏见,不管是在拍摄精美度上,还是演员的表情演绎上面,都有很多细节做的很不错。
亲身经历拍剧幕后那些事
这次行程,除了想来看看横店都有哪些景点可以拍剧的之外,我其实更想了解的是整个竖屏短剧拍摄过程需要经历哪些流程。相比8月行程,这次我是有备而来的,我提前联系了准备开拍的剧组,我们跟着剧组参与其中一些环节,沉浸式观察短剧拍摄幕后那些事。
这3天行程都安排挺满的,我们去了不少片场、也去探班了几个剧组、也去制作公司里面感受他们的工作氛围。短剧虽“短”,但幕后那些事也不少,主要涉及以下环节:
Casting现场照
剧组开机照
剧组杀青照
虽然目前行业人士对竖屏短剧褒贬不一,但这次的横店游,我亲眼目睹了他们高密度、高强度的拍摄工作,背台词要快、出戏入戏的节奏要快、拍摄的时间也是能快则快。我是真的非常佩服,也能感受到竖屏制作团队在背后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短时间背台词这件事上,我感觉就不是我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而且演员们拍摄时间这么长,睡眠不足还能在镜头前保持好状态,也不知道有什么秘诀。真的是隔行如隔山,我们要保持敬畏之心。
来横店拍剧一般去哪拍 影视圈里面不管是拍电视剧、电影还是短剧,涉及古装的,很多都会来到横店影视城,这里有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及现当代的大型全系列影视实景拍摄基地。8月份第一次来横店的时候,只是去了横店影视城一趟,都是古代建筑,据说这里的“明清宫”是按照北京故宫1:1复制打造出来的,真的很大。我们当时刚好是跟着一位导演在游逛,他在为准备开拍的短剧堪景。看完才知道,原来我们平时电影、电视剧里面看到的那些场景,原来在拍之前是如此的“毛胚”。
横店影视城实景照
据这位导演说,在拍之前还需要重新油刷一遍,然后摆桌子椅子等物资进去,越“毛胚”越好,这样可以自由设计,但这一套操作下来,场地成本也会占到拍摄成本的1/3,拍古装的成本比现代剧高也是会高一些。这次再来横店,我更多的是逛现代剧场景,毕竟这里除了传统的横店影视城,也有很多新的拍摄场地。我们去了国贸酒店、雷迪森酒店、梦外滩、青芒果片场等,基本每去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剧组在拍竖屏短剧,随便凑上去聊聊,也能聊到“短剧自习室”的群友,说明横店的短剧圈还是比较集中的。我在网上也找了个横店的酒店&景区分布图,我居住的酒店就在下图最中间的地方,能够以该点为中心快速辐射到各大场景,真的很近很方便。我在横店的两天时间里面,穿梭于各大片场和酒店,一天能逛好多个拍摄场景,每个地方之间就5-15分钟车程,真的太方便了。
横店的酒店&景区分布图
整个横店包括50多个影视实景基地、140多个摄影棚、300多个外景基地,商务酒店、三星酒店、四星酒店、五星酒店也非常多,无法一一参观,我只是挑选了一些当地制作人推荐的常用场景,其中有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
梦外滩实景照
青芒果实景照
雷迪森实景照
中国未来会不会出现第二个"横店"
横店虽然在交通、城市面貌等方面确实没给到我太好的印象,但是它成熟的短剧产业链,又真的很“香”,很难不让制作团队心动。所以,竖屏短剧在横店“横行”也不难理解,而且我听到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或者即将在横店设定办公地点,这对横店来说是好事。
但是,横店的“火爆”会不会衍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这里的拍剧需要越来越旺盛、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势必也会越来越内卷。横店的用人成本、设备成本、居住成本都会变高,大家可能也会互相抢人才,对于这里的公司来说,团队稳定性也会成为一个问题。
同时,我也观察到,还有很多城市也关注到了竖屏短剧的“吸金力”,也在积极兴建影视拍摄基地、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希望吸引更多的短剧制作团队过去当地拍摄。在这种势头下,中国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第二个“横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