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亚洲富人》电影海报
参考消息网8月27日报道 在火热的暑期档电影市场接近尾声的时候,全亚裔阵容的浪漫喜剧《疯狂的亚洲富人》(又名《摘金奇缘》)又在北美掀起了一阵“华人旋风”,上映首周便领跑票房榜,3000万美元(1美元约合6.8元人民币——本网注)成本的该片目前已取得了超过6000万美元的票房,可以说是2018年好莱坞一匹黑马。抛开商业上的成功不谈,本片的实际品质究竟如何呢?
故事:中规中矩的浪漫喜剧
好莱坞上一部类似题材,关注欧美亚裔人群的影片要追溯到25年前,由周采芹,俞飞鸿等主演的《喜福会》,那是一部艺术色彩强烈,表达含蓄隐忍的文艺片。然而25年之后,或许是由于亚裔在欧美社会中地位的变化,《疯狂的亚洲富人》却是部丝毫不拐弯抹角的商业浪漫喜剧:由吴恬敏扮演的,生长在纽约的现代华裔女性与男友一同去新加坡,参加男友的亲人婚礼,却和男友“疯狂富有”的一家,特别是不苟言笑的准婆婆(杨紫琼饰演)产生一连串误会不和的故事。
《疯狂的亚洲富人》的奢华婚礼场面
影片除了几处包饺子,打麻将等向东方文化致敬的精彩片段之外,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展示男主一家“壕无人性”的奢华生活。疯狂炫富的场面,女性角色间各种钩心心斗角,恍惚间让人感觉似乎是好莱坞翻拍了《小时代》。
的确,作为欧美罕见的以亚裔为主角的影片,本片不打算在文化内涵上做太深的挖掘,而是非常老实本分的拍一部商业片。影片内容虽然拍的奢华异常,但其实3000万美元的制作预算,甚至低于好莱坞的平均制片成本。相比于15年前《喜福会》横跨多个家庭,贯穿两代人的史诗气魄,这部《疯狂的亚洲富人》是一部格局和视野都较”小“的影片。可以说,导演在东西方文化之间选择了多方都能够理解接受的一个”最大公约数“,淡化影片本身的文化独特性,用全亚裔的演员阵容讲述一个普世通俗的故事。
演员:充满遗憾的历史性突破
本片的演员阵容堪称亚裔演员的“复仇者联盟”
说到本片演员阵容,导演朱浩伟说本片就像是亚裔演员组成的“复仇者联盟”,因为其演员几乎囊括了英语世界内,目前所有具备一定知名度的亚裔演员。在欧美国家,因为种种有形无形的刻板成见,演艺圈华人地位相对较低,也导致华人投身该行业的热情不高,结果就形成了“华裔艺人数量缺乏和华裔荧幕形象不佳”这两者之间互相促进的恶性循环。
即便近些年来,“政治正确”之风劲吹欧美文化界,华裔的形象地位有所改善,但也多集中在小屏幕,本片几乎所有演员都是出身电视剧(女主角吴恬敏就是靠情景喜剧《初来乍到》而打响名号),相当一部分是第一次参演电影。事实上,在影片的筹划阶段,美国在线流媒体巨头奈飞曾试图用高几倍的天价买下本片版权,并且一掷千金承诺会一连拍摄三部电影,直接上三部曲。然而导演朱浩伟和小说原著作者凯文·关都以低酬劳为代价,坚持拍摄一部在院线上映的“大电影”,因为他们认为这才能彻底让华裔在欧美主流文化圈内打一个“翻身仗”。
不过华裔在欧美影视业界长期被边缘化的状态,导致了朱浩伟导演在选角时面临几乎无人可挑的窘境,因而不得不做一些打破常规的决定:例如,女主角吴恬敏之前的角色都是中式“虎妈”,这回却要“扮嫩”出演热恋中的都市女青年;男主角亨利·戈尔丁(马来西亚和英国混血)原本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毫无影视表演经验;水野索诺亚是日本和英国的混血儿,并非华裔,但也不得不“赶鸭子上架”临时凑数。
也正是因为演员的背景参差不齐和生拉硬凑,所以在具体的影片呈现上显得颇为不协调。比如男主角富可敌国的大家族,其成员从行为举止到外形特点,以及天南海北的口音,根本不像是一家人的样子,也与故事设定极其不吻合,让人频频有“出戏”之感。
或许这在美国观众看来尚不是严重的缺陷,但在熟悉文化背景的华人观众眼中,就显得比较刺眼了。
当然,并不能因此批评本片的导演和演员,想想往常很多观众评价电影中某演员演技不佳时,总是列举出多个更优的替代方案,然而目前英语世界里华裔演员的数量之少,可选择范围之窄,让观众心里也清楚:眼前荧幕上的演员,几乎已经是导演最优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这让人联想到前不久足球世界杯时一则笑话,说是人口不多的冰岛,这支国家队就几乎是全国所有的适龄男子了。同样,这部《疯狂的亚洲富人》不够完美的演员阵容,也几乎是目前欧美华裔演员的全明星大会了。这是本片的遗憾,也是整个华裔演艺界的伤痛。
影片:“25年等一回”引发的潮流巨变
本片导演朱浩伟
类似的道理同样适用于该片导演,朱浩伟的执导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但是除他之外,又有哪位华裔导演胜任这部电影的“导筒”呢?是擅长拍恐怖片的温子仁?还是请一代宗师级别的李安来导演这样的商业浪漫喜剧?都不合适。
朱浩伟虽然不能说是才华横溢,但是他对于本片的执著与激情毋庸置疑。如前所述,尽管影片在演技和执导上存在着很多缺点,但归根结底还是受限于华裔极端有限的人才储备,才不得已而为之,“蝴蝶飞不过沧海,又有谁忍心责怪?”
2018年初的漫威大片《黑豹》针对美国黑人市场发力,最终收获了超过7亿美元的票房。可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好莱坞的黑人影片,也是从格局成本较小的影片开始,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各种题材不停的摸索和试错,最终才有了《黑豹》跻身美国历史票房前三的巨大成功。同样的,对于《疯狂的亚洲富人》这部“25年等一回”的华裔影片,更重要的是它所引发的潮流巨变,而不是影片本身。
参考文化欣喜地看到,随着《疯狂的亚洲富人》票房大捷,激起了好莱坞一股亚裔题材热潮,各种尘封已久的以亚裔为主人公的电影拍摄计划,又重新上马开始筹备。(文/李婷 刘宇凡 发自纽约)
【延伸阅读】《蚁人2》:小英雄依旧嘴炮辛辣,但遭遇大格局难免失望
《蚁人2:黄蜂女现身》电影海报
参考消息网8月24日报道 2018年4、5月份,漫威电影系列的集大成者《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是世界范围内的现象级电影大片,横扫全球票房。
仅仅三个月之后,漫威系列的新作《蚁人2:黄蜂女现身》又登陆大屏幕,这也是2018年度第三部漫威电影了,如此高频率的出片节奏,是否还能保证影片的质量?又是否会让观众审美疲劳?
继承前作优缺点,新元素成亮点
迄今漫威出品的超级英雄电影已经有将近20部了,为了保持影片的新鲜感和创造力,很多时候在续集编导的选择上,漫威都不会继续雇用前作的主创团队,《美国队长2》《雷神3》等续作,正是因为新导演新思路的介入,才让系列有了脱胎换骨的大飞跃。不过这回《蚁人2》,漫威一反常态,选择由前作导演佩顿·里德继续执导,显然是对前作非常满意。
里德这回“二进宫”,延续了前作《蚁人》的独特风格:相比于漫威世界里的其他英雄,《蚁人》系列的整体格局较小,人物没有那种传奇史诗感,相反更接地气,从主角到配角,各个都是打起“嘴炮”伶俐辛辣,吐起槽来风趣犀利,即便是在危急关头也不忘记互相调侃。
Hello Kitty也可以变成实战利器
蚁人本身改变事物大小的特殊能力,也造就了很多喜感十足的打斗场面:从Hello Kitty玩具到厨房里的瓶瓶罐罐,都可以被蚁人信手拈来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复仇者联盟3》关乎全宇宙存亡的生死大战以及苦涩不堪的结尾之后,《蚁人2》轻松风趣的观影体验就像是一道饭后甜点,让还沉浸在《复联3》巨大感情余震里的观众得到舒缓放松。
当然,在延续初代《蚁人》优点的同时,前作的缺点也令人遗憾地同样被继承,甚至被“发扬光大”:本作的反派角色依然称不上出彩,甚至在关键时刻各种让人窒息的低智商秀下限的操作,几乎把影片变成了搞笑片。
可能是导演意识到了反派角色塑造的问题,索性质量不够数量凑,但生拉硬扯加入的几位反派没一位能有《复联3》里灭霸一半儿的压迫感:反角一“幽灵”是位“超级反派”,会利用量子不稳的特性任意穿墙越壁,这特殊能力本身酷炫程度爆表,但在影片中却并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反而被编导刻意加上了一段苦大仇深的背景故事;
反角二由沃尔顿·戈金斯扮演的黑市商人则更是偏平单薄,全片主要活动可以概括为两样:尾行跟踪主角团队以及打电话招呼手下来打架,说实话,这样的反派似乎是从周星驰电影中穿越来的。2017年以来的几部漫威电影《雷神3》、《黑豹》、《复联3》的反派都相当出彩,原本以为漫威已经找到了塑造反派的秘诀,没想到本片一下子又开了倒车,令人遗憾。
当然,虽然是续集,也不可能全是老把式,还是要加点新元素。本片的副标题是“黄蜂女现身”,显然亮点就是蚁人搭档的黄蜂女,其中出场戏份较多的是伊万杰琳·莉莉扮演的第二代“黄蜂女”,无论是从黑科技色彩满满的装备还是凌厉的动作身手,她都似乎比主角蚁人更像是超级英雄。
“奶奶级”的米歇尔·菲佛依然风采四射
不过第二代黄蜂女固然优秀,本片最大的惊喜居然是来自好莱坞老牌女星米歇尔·菲佛扮演的第一代黄蜂女。在1992年的超级英雄大片《蝙蝠侠归来》里,菲佛就曾塑造了猫女这一经典的漫画形象,二十多年过去了,已经是“奶奶级”的菲佛依然是光彩照人气质高贵。即便她出场时间并不多,但一股挡不住的知性雍容和母仪天下的气度依然是熠熠生辉。在“中年女演员的演出机会太少”成为中外影坛共同的症结时,菲佛在这部片子里的逆天亮相证明了年轻并不是女演员唯一的资本。
小而美的故事,是自我封闭还是自成一格?
这部《蚁人2》的故事情节很有可能成为影片最大的争议点,主要是因为三个月前的《复联3》在剧情的高潮处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无数的谜团和猜测。这段时间以来,对于漫威电影宇宙未来走向的各种猜测几乎淹没了各大电影论坛。那么作为《复联3》之后的首部漫威作品,影迷对于《蚁人2》给予超高期待,希望电影能再进一步丰富漫威宇宙的宏大叙事,最好故事剧情能和《复联3》深度联动,还能对观众心留下的各种疑虑做出解答。
然而,这部《蚁人2》的故事实际发生在《复联3》之前,讲述的是现任蚁人斯科特·朗去量子空间营救第一代黄蜂女珍妮特的故事,影片中有没有任何和复仇者联盟故事或者成员的互动,几乎是完全独立在漫威电影宇宙之外的故事。
《蚁人2》的格局还是略小了一些
当然,漫威的制片方做出这样的选择也不无道理,2015年上映的《复联2:奥创纪元》恰恰就是因为插入太多为漫威整体宇宙大局铺路,但却和当下剧情无紧密关系的细节而遭人诟病。自那以后,漫威电影的创作者都有意识地把每部电影打造成独立成章的作品,而不太拘泥于整个漫威宇宙的彼此照应,也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诞生了《黑豹》《雷神3》等自成一派的优秀作品。
不过,自《复联3》出现之后,形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复联3》里几乎囊括了漫威十年布局的所有重要角色,针对灭霸的阴谋企图,整个宇宙的各方势力都团聚到了一起。漫威各个超级英雄之间,已经从“弱相互作用”变成了“强相互作用”,而反派灭霸,也不再是传统电影里反衬主角的反派,而是统治力贯穿寰宇的不可忽视的存在,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漫威真的是成了一部情节紧密相关的“电影连续剧”。
在这样的宏大叙事背景下,《蚁人2》却丝毫没有跟上漫威宇宙整体的步调,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自说自话,仿佛是一部连续剧里的一集,和前后情节都没有关系,难免让人有些失望。
好在漫威和《蚁人2》的编导自己仿佛也意识到了情况不妙,电影结尾的彩蛋部分又将本片剧情和《复联3》里的灭世危机联系在了一起。这短短几分钟的彩蛋,奇峰突起峰回路转让人震惊,同时包含的信息量之大,为漫威粉丝们畅想2019年《复联4》的剧情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
总的来说,《蚁人2》独特的超能力,轻松幽默的风格,让它在如今有些泛滥的超级英雄大片中脱颖而出。经典角色的持续输出,新人新角色的加入,也让影片有了新的看点。虽然剧情和漫威整体宇宙的发展方向似乎有些拖节,但考虑到力挽狂澜的彩蛋,本片也值得向所有漫威粉丝推荐。这年头,彩蛋和正片哪个才是重点,有些让人傻傻分不清了呢!(文/李婷 刘宇凡 发自纽约)
(2018-08-24 09:20:36)
【延伸阅读】《一出好戏》:尽管青涩,黄渤的导演处女作赢了构思
电影《一出好戏》海报
参考消息网8月16日报道 作为黄渤的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体现出的诸多隐喻令人佩服。尽管有不成熟的地方,但黄渤依然凭诚意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尤其鉴于黄渤做商业喜剧片成名,在首执导筒之际,能够翻回头去做相对深刻的内容,应该对其表示鼓励。
大体上,《一出好戏》可以拆分成两部分:比较严肃的表达和隐喻,还有商业喜剧片绕不开的特点。
反乌托邦题材在国内比较少见,去年的《健忘村》算一个,但《一出好戏》挖掘的更加深刻,结构也更加完整。
展现人类文明发展史
马进一行人开始荒岛求生
首先,故事展现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当由黄渤饰演的马进一行人开始荒岛求生后,最有动手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的小王带领众人建立起第一个社群形态,开始进行原始的物质积累,是比较初级的生存方式。直到张总意外地发现了大船残骸,瞬间吸收了小王带领的部分成员,使得一批人能够定居下来,后逐渐形成捕鱼业,让人们能够自给自足。然后张总又利用扑克牌,将很重要的货币概念植入到封闭的岛上,衍生出阶级之分。随后黄渤和小兴进行了“科技革命”,通过电力对之前的文明产生了碾压性的颠覆。
电影这段配乐来自《2001太空漫游》,营造出一种类似于猿人拿起工具、完成进化的史诗感。以上这一层隐喻与人类学权威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所描述的理论如出一辙,并且体现的更加简单易懂。
其次,黄渤创造出一个类似于末日的环境:他们多次讨论“我们是不是人类唯一的幸存者”以及“外面的世界还是否存在”?
最初,马进一行人以公司为单位,拥有很稳定的架构,上至领导下执保安,身份地位明确,但到孤岛之后常识被打破,重新建立起秩序,阶级被洗牌。
这种情况再加上面对末日的信念崩塌,很容易制造出戏剧化的极端冲突,来放大不受约束时人性的本来面目。美剧《迷失》、《行尸走肉》均是凭借这样引人入胜的世界观而得以长盛不衰。
现实隐喻与哲学思辨
真假与是不是疯了的哲学思辨
此外,除了现实隐喻,不难发现《一出好戏》还包含许多哲学思辨。
最开始他们彼此怀疑,与萨特的存在主义代表作《禁闭》所构建的环境一模一样——彼此折磨,互相成为对方的地狱。而另一重存在主义的表现,则是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到底存不存的辩论。马进从一心想回去(因为彩票)到最后接受他们是人类唯一的幸存者,在经历了这一痛苦的过程后,竟然看到了象征外面世界的游轮,这对他本身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等同于他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最理想的社会体系就要土崩瓦解。
面对游轮,马进、小兴、小王的反应各有千秋。马进兄弟二人将小王陷害,让大家以为知道真相的小王疯了,这里则印证着福柯“天才与疯癫”的哲学理论。
再到后来马进想要说出真相却无人相信时,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加固。此类荒诞的发展,正如库布里克名作《发条橙》最后一样,当主角说出“我被治愈了”这句话,黑的就变成了白的,白的就变成了黑的。
诸多“妥协”与明亮基调
爱情的存在冲淡了一些黑暗
作为导演处女作,黄渤在《一出好戏》上花的心思不仅停留在内涵,更有镜头语言的精巧构思:整个倒过来的船舱,大家捉小王时画面又颠倒过来,所营造的荒诞之感具有极大冲击力。
但是,《一出好戏》也充满作为商业片的桎梏。它如今能在票房上有很好的表现,得益于黄渤做的诸多妥协——喜剧的处理,爱情元素,更明显的还有整个影片明亮的基调。
不少人将《一出好戏》类比《蝇王》,诚然两者的故事结构是相似的,但《蝇王》的最后,武力派和理想派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时候天上出现一架救援飞机,于是上一秒头破血流的斗争不再重要了……这是个很荒诞的结尾。
而在《一出好戏》中,小王和张总两派的冲突被马进的科技力量打断,于是情绪也及时收住。另外,忽略孤岛上的细菌可能会对没有免疫体的人造成毁灭性打击,也是电影基调的调整偏向光明面的结果。
再者,马进和姗姗的爱情也是一条非常主要的故事线。考虑到荒岛求生的艰辛本质,爱情的存在冲淡了一些黑暗,并且在最后关头唤醒了马进的良知。这里,舒淇饰演的姗姗起到了“白月光”一样的作用,从始至终指引着马进,并且在影片最后凑成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重心偏移打乱了节奏
人物主次打乱了整体节奏
至于黄渤导演处女作不成熟的地方,则主要体现在叙事节奏:有时候是被为了制造喜剧效果加进去的笑话冲散,更多时候则是重心偏移造成的。
故事第一段以小王跟张总的对立为主,第二段围绕马进从想获得彩票到最后放弃,再到第三段在“到底该不该告诉别人真相”之间犹豫。
这三段叙事单看都非常精彩,但合在一起就如同首尾相接的三集电视剧,缺少作为一部电影的流畅感。尤其在人物构建方面,如果决定以马进为主角,那么小王、张总就应当退后。然而故事的开头以小王为主轴,第二段换成张总,后面马进……非常不集中。
又或者,黄渤想做一个群像电影,那么《一出好戏》中有太多晃来晃去但形象并不鲜明的次要人物,打乱了整体的节奏。
总结来说,《一出好戏》见证了华语电影“荒岛题材”从无到有的过程,而黄渤第一次做导演,我们确实能看到他想表达复杂的意味。
在商业片的角度,喜剧性、特效场景的准备也很充足。至于节奏的失控、不懂取舍这两个比较致命的问题,则期待黄渤今后能将剧本打磨的更为细致,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文/小鱼)
(2018-08-16 14:20:39)
【延伸阅读】《延禧攻略》:三个女人一台戏,三十个女人是“野心”
《延禧攻略》电视剧海报
参考消息网8月9日报道 说横空出世也好,说早有苗头也罢,《延禧攻略》都无疑是今夏最火爆的电视剧之一。也就是近段时间开始,“你看《延禧攻略》了吗?”成了人们的新近社交用语,并且,伴随着该剧剧情的持续展开,《延禧攻略》的话题热度可谓居高不下。
如果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延禧攻略》这部讲述清朝乾隆后宫的剧集,可以说是“数十台大戏”的混编。当“三个女人”还是“一台戏”的时候,《延禧攻略》里的“三十个女人们”,已经不是“戏”,而是“野心”了。
戏内野心:“三十个”女人 数十台大戏
《延禧攻略》是一部宫斗剧。这就意味着,“宫斗”是剧集的主线和核心。“宫斗”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宫斗”自然是涵盖了所有的宫廷斗争,无论前朝还是后宫;而狭义上的“宫斗”则单指后宫争斗。当然,无论广义还是狭义,“宫斗”都是以个人权势、家族荣耀、金钱利益等为目的而展开的心计、谋略上的施诈斗争、角逐。而这些背后又全部蕴含“野心”二字。
纵观《延禧攻略》,其中的每个人物都怀有不同的“野心”,这些“野心”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斗”。
《延禧攻略》女主魏璎珞
首先是女主魏璎珞,她的“野心”有二——一是调查清楚姐姐魏璎宁的死,二是为了从此以后不必受族人的欺负。注意,魏璎珞的“野心”不是贬义的贪欲,更多的是指“不可驯服或心怀叛离之心不安本分”。特别需要说的是,对比电视剧和同期推出的小说,就会发现,小说将女主的第二层“野心”描写的更细。
其次便是后宫中的诸位妃嫔了。众人的“野心”也各不相同,比如高贵妃是为了打压皇后,争夺盛宠;比如嘉嫔是为了自己的四阿哥有出头之日,甚至被立做太子;再比如,后期的娴妃是为了家族复仇,裕太妃是为了儿子等等。若非要说剧中谁没有什么“野心”,可能也只有富察皇后一人了。在《延禧攻略》,作为皇帝深爱的女人,作为六宫之主,似乎不需要具备更多的“野心”。然而即便如此,在众人“野心”的裹挟下,富察皇后也自觉或不自觉的卷入了宫斗中。有一点很有意思,也是在小说中明确说明的,皇帝最厌恶的就是“野心”,想来也因为如此,他才会格外爱重没有“野心”的富察皇后吧。
后宫争斗,看似是争夺皇帝宠爱,实际目的各不相同,甚至很多时候与皇帝本人并没有多少关系。《延禧攻略》中恰也体现了这一点——后宫中的斗争,是女人们之间的战争,掌管天下的皇帝是没有时间去管这些后宫是非的。有网友评论说,在剧中,“乾隆皇帝承包了我所有的笑点”,为什么剧中皇帝身上会有笑点,显然不是因为他做了如何搞笑的事情,而是因为和女人们你死我活的争斗不同,他大多数时候是“置身事外”,这种违和感才是笑点的源头。
“野心”不是一天铸就的,而是在日积月累中不断膨胀而生,是变化的过程。剧中的女人们也是如此。典型如娴妃,最初的她是无心宫廷斗争、一心念着安居一隅的“贤妃”,但是后来的一系列事件,包括父兄下狱、母死非命,人生信念崩塌等等,她的理念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或许最初还停留在“欺负我的,亏欠我的,我会一个个,全部讨回来”,但发展到后期,想来她已分不清究竟是复仇的“野心”还是权势的“野心”了吧,而这或许就是人性的复杂。
戏外野心:于正式的“逆风翻盘” 野心昭然
《延禧攻略》能够成为话题剧,除了因为电视剧本身外,该剧的制作人于正也是其能成为话题的关键。“Low俗”的审美和“五毛特效”画风、全然不顾历史事实的恶俗剧情、抄袭频爆等等,是于正一贯的“标签”,可以说,于正自成名起就话题不断、争议不断。但《延禧攻略》这部于正在沉寂近3年之后的作品,却有着与其以往电视剧迥然不同的风格和高质量,也因此《延禧攻略》被看做是于正的“逆风翻盘”。回到电视剧本身,一个宫女逆袭成贵妃的后宫上位史、70集的超长篇幅、基于真实历史的帝后爱情,这一切似乎都显示出《延禧攻略》超越同类作品的野心。
首先是故事内容。《延禧攻略》的故事有着诸多“套路”和“反套路”。作为一部清朝宫廷剧,故事背景的“套路”就是脱不开康、雍、乾三朝,也就是网友们常常吐槽的“四阿哥太忙,往来于多个剧组”。该剧在故事设定上也是“老套路”,聪慧机敏“大女主”从底层逆袭上位,中间一路“打怪升级”,最终赢得皇帝青睐,顺便收获某个大臣(皇子)的真爱。从《金枝欲孽》到《甄嬛传》,“大女主”剧基本都遵循这样的剧情设置。该剧的感情线也不乏套路——无外乎“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但不得不说,一直以来,这就是广大观众买账的内容,很多时候,观众们明知是“套路”,因为安排巧妙也愿意被“套”,《延禧攻略》恰如此。
《延禧攻略》的故事中,还有很多“反套路”的内容。首当其冲就是女主魏璎珞。魏璎珞是以“复仇女神”的姿态出场的,全剧开篇族人对她的评价就是“疯子”,在小说中,她更是为了进宫寻找真相在花轿中将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的“偏执狂”。“不做作不矫情更不拖泥带水有仇必报”的火爆性格与以往“大女主剧”中“傻白甜”女主截然不同,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也感慨“这才是女主该有的样子”。看女主宫斗上位,一路打怪升级,感觉就是“爽”。这种不同于以往“一路靠各种男人升级”而是“自己正面迎战打怪升级”的“爽感”,无疑是集中了宫斗剧的主要受众群——年轻女性的心。在强调“女子力”的当下,这正契合了女性观众的心理。
此外,《延禧攻略》对于正史的遵照程度也与于正以往剧集不同。全剧的主线——乾隆和富察皇后帝后情深在正史上确有其事,后期富察皇后的弟弟傅恒备受乾隆器重也符合历史。
《延禧攻略》的服装和画面是清一水的“莫兰蒂色系”
其次是画面和审美。画面和审美升级是《延禧攻略》当之无愧的亮点。“莫兰蒂色系”的服装和画面,增加了全剧的高级感,同时也让这部剧有了“厚重感”。关键是,这样平和自持、冷静雅致的色调,尤其是服装部分,给人更贴近于真实历史的感觉。人物的造型同样如此,告别了韩式一字眉,所有的女性人物均采用细眉,再加上贴近历史的“吐血唇妆”,让人物的整体造型都贴近真实。笔者认为,清宫剧人物造型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这个朝代距离现代社会“太近”,保存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清朝历代帝后画像更是广为人们所知,在此情况下,电视剧如果与真实历史差距过大,就会造成违和感。
再次是宣传和播出。从宣传之初开始,《延禧攻略》就无法绕开同期同类的《如懿传》,两者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不过,相比宣传火热、话题不断的《如懿传》,《延禧攻略》的水花也不十分大,并且还常有蹭《如懿传》热度的说法。但就是如此,《延禧攻略》在宣传和播出上也有其自己的“野心”。《延禧攻略》选择在爱奇艺平台“独播”,以网剧的形式呈现,借助平台的大流量来引流,受众覆盖更广是肯定的,同时准入门槛较之于电视台也低了不少,反而保证剧集的长度和内容整体性。
还有一点,《延禧攻略》是一部不基于IP的清宫剧,不同于《如懿传》《甄嬛传》等IP剧,是“先有剧再有书”。“先有剧再有书”是《延禧攻略》的客观存在,但其实也是一种“讨巧”——因为没有原著,所以电视剧播出后不用担心“原著党”的评价,也不用担心“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问题。反而是观众因剧而去读书,自动将电视剧演员带入书中。
戏内戏外:中规中矩的豆瓣7.0
《延禧攻略》在豆瓣的评分是7.0,作为一部非“正剧”的清宫剧,其实是相对较高的分数,这也难怪大家说这部剧是于正的“逆风翻盘”。但其实,回到电视剧本身,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视剧,剧集本身仍存在很多问题。作为一部宫斗剧,剧中的“宫斗”中规中矩,人物情节设定也中规中矩,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如果不是有精美的画面和一流的“人设”,这部剧在这个有着《扶摇》和《如懿传》的夏天将会泯然于众。
编剧于正在7月30日的微博中表示,魏璎珞是他本人。(微博现已编辑,编辑记录可见)
这些都还好,其实从一开始,《延禧攻略》就屡屡被指抄袭,当然被于正本人否认。好在,在剧情面前,善良的观众们选择性的容忍了这些问题。因为这部剧触发了人们的“爽感”,而在“爽感”面前,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忽略剧情的不足和人物的脸谱化等问题的。打个比方,如果将《延禧攻略》比作饮料,那么它必然是一杯冰可乐,炎炎夏日喝起来足够痛快,以至于让人们在喝的时候,选择性忽略它的高糖分。从这个角度,《延禧攻略》也算是电视剧界的“负债快乐水”了。
如今,《延禧攻略》过半,众人物的命运轨迹已经在发生着变化,又因为是遵照真实历史,所以剩下的剧情将走向何处也有所指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现在这样的热度和强劲势头,不出现“虎头蛇尾”是关键。要知道,观众从来都是“无情”的,一部剧,即便是前期很是不错,如果后期发展拖沓,故事糟糕,那么必然会被抛弃。《延禧攻略》接下来的牌如何“打”,其实也是众人所好奇和关注的,诸多宫斗剧“老套路”如何玩出新花样,“反套路”还能不能继续下去,只能是让我们拭目以待。而于正能不能真的“逆风翻盘”,其实现在还无法断言,端看后面的剧情了。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剧中的这“三十个女人们”仍会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若干台“戏”。(文/子柚)
(2018-08-09 09: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