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不知道,香港回归前,移民是怎样一种潮流?

2024-12-18 8:06:26 体育 facai369

你或许不知道,香港回归前,移民是怎样一种潮流?

回望香江二十年 无论你在哪儿,我们一起为祖国而歌 戳开音频收听私家车999主播解飞录制的纪录片《回望香江二十年》↓↓ 昨天私家车999为大家分享了曹景行老师的《大雨冲刷香港回归夜》,回顾了香港回归前的前后约48小时的景象。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香港凤凰卫视高级记者、私家车999特约观察员黄芷渊的文章《回归前,移民是一种“潮流”》。 置身于小人物的环境与地位,或许我们更能了解香港回归前后,对一个人、一个时代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原标题:《黄芷渊:我切身感受到的香港移民回潮》 作者:黄芷渊(香港凤凰卫视高级记者、私家车999特约观察员、并参与到我们的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特别报道当中,为我们发回习主席视察香港和各界举行庆祝活动的报道) 文章首发于环球时报评论集、私家车999授权转载发布 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流行一首改编自《夕阳之歌》的粤语歌:“当某天太多东西变改,仿佛天地再初开,轻身一起走进九十年代。来日也许飘身四海,风声也许更厉害;来日也许心中喝彩,没有舍弃现在。他方不比故乡美丽,万丈光辉需要你剪彩,只盼真爱共灌溉。” 记者 黄芷渊 那是一段移民潮惶恐时代的回忆,也是我作为一个香港人的童年记忆。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我走访了一些曾经加入那个移民潮、最终又选择回到香港的人,77岁精品店主Annie姐的经历令我印象尤深。 香港是一座移民城市。国共内战时,香港还是广州文化的一部分。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婴儿潮”后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一代成为主流人群。 Annie姐就是和那一辈人一起成长。从一个以过客及侨居者为主、变成一个以长期定居者为主流人口的城市,无根的一代开始在香港植根。后来香港经济急速增长,缔造“亚洲四小龙”的神话。然而,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即将面临主权移交,港人面对前途又多了几分茫然。 记者 黄芷渊 于是,中产及上层人士纷纷移民,Annie姐当时任教的贵族幼儿园倒闭。1994年,Annie姐也随丈夫移民美国。“当时移民是一种潮流,好像是理所当然。” “那个时候。很多人为各种理由出走:政治保险、下一代发展、居住环境、清新空气等等。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是热门选择。不过到了那边我才发现。我好像做了一场梦。我要回我自己的地方。”那一代人都说,“选择留下就是选择承受风险”,但后来才发现,离开了同样要面对新的挑战。 记者 黄芷渊 “在美国人生地不熟也就算了,我感觉简直是到了外层空间。有一次排队买东西吃,我明明排在第一个,那个服务员完全无视我,直接跳过我服务后面的美国人,而且他们一行有十几个人,结果服务员让我在旁边等他们全部买完再给我下单。那种感受很差。” Annie姐形容,那是一段寄人篱下的日子,而且想找个中国人讲讲话都难。“后来我才发现,其实我喜欢旅游,但我不适合在外国长期定居。这不仅仅是我的问题,我发现很多回归前移民的朋友都这么说。” 记者 黄芷渊 2000年后,Annie姐和丈夫回流香港。 她说:“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那么爱香港。这里拥挤,这里地方小,这里空气没外国那么清新,但一回来我就知道,这里是我的地方。外国再美,地方再大,都不及我的香港。” 随着这些香港人回巢而兴起的,是旧物收藏之风。新建的小精品店里,大相簿夹着英殖民地时代的绝版明信片,第一代拍立得照相机把那个年代的时光凝注,还有上世纪五十年代明星用过的化妆箱、欠债的过期租约、老一辈的出生证明……无不述说着那一代港人复杂的家国情怀。 (文章有删减,完整版点文末左下角 阅读原文) 香港回归前后照片, 现在来看别有感触。 ▲1997年6月30日,殖民地总督官邸,英国士兵降下英国国旗。摄影:保罗·拉卡托斯 ▲1997年6月30日,香港大批市民在雨中观看港督府告别仪式。 ▲1997年6月30日,解放军先头部队经落马洲抵港,准备黎明时分接收军事用地。 ▲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 ▲1997年7月1日0时,在外面执勤的香港警察立即在街上换上了新徽章。 ▲1997年7月1日,大学生们在天安门广场庆祝香港回归,正中开怀大笑者为黄晓明。摄影:Katsumi Kasahara ▲1997年7月1日,广州约三万人在天河体育中心集会,庆祝香港回归。 私家车999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999精选(戳下方标题) 回归前一天,香港街头是什么景象? 26岁的他说“下班啦,能活着真好” 相隔两月,就猝死在白班+夜班之后… FM丨没吃蒜都遭人嫌弃?根治口臭护理口腔,你需要这4条建议 昨晚,私家车999这位主播被中央点名了!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