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绿板板-躺棺材,(https://xueqiu.com/6438611982/230096579)
收益凭证依照支付类型和风险等级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本金保障型固定收益类、本金保障型浮动收益类和非本金保障型浮动收益类。
1. 本金保障型固定收益类
“保本”即为本金保障型固定收益类收益凭证的最大优势,证券公司在产品合同中明确约定固定收益率,投资者到期可获得本金和固定收益,风险较小,性质类似于证券公司发行的债券。本类产品为主流,2021年度本金保障型固定收益类券商收益凭证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2. 本金保障型浮动收益类
这种结构的收益凭证将固定收益产品与场外期权合二为一,券商利用固收的理财收益去购买场外期权,在本金相对安全及约定到期支付固定收益的基础上获得浮动收益,价值会随着挂钩标的而变动。其性质类似于结构性债券,兼具债券和衍生工具的特点,适合有一定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3. 非本金保障型
与本金保障型固定收益类收益凭证相反,非本金保障型收益凭证没有“保本”功能,一般挂钩特定标的(如指数),主流产品结构以指数增强、雪球等为主。这种类型的收益凭证从学理上来讲似乎应当属于衍生证券,但由于券商通常选择在柜台市场或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发行,因此其性质应当认定为场外期权,即在非集中性交易场所进行交易的非标准化的金融合约。
收益凭证适合谁来投资
1.个人投资者:收益凭证更多是以往“保本”产品的替代
在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本金保障型固定收益凭证可以作为短期银行理财、结构性存款的替代,因为在收益上,收益凭证均高于前两者,加上投资门槛较低,投资期限短久期较多,受投资者青睐。而非本金保障型的收益凭证可以作为能承受一定风险的高净值型客户的非标投资替代。
2.机构投资者:先“满足投资者之需”,再随其“投资理念”的转变进而提供相关资管产品
机构投资者之需,长期以来的核心不是收益有多高,而是风险有多低。现阶段的收益凭证相比其他产品而言,对机构投资者恰好属于“收益和风险较合适”的产品,具有一定吸引力,不少资管机构也是看中这一点来发行相关产品,未来待双方建立合作关系后,再进一步结合投资者需求变化来提供相对应的资管产品。
目前市场上也出现较多资管机构、部分信托公司等自主发行的“挂钩型结构化产品”,这也算是对证券公司的结构化收益凭证在获客上取得一定成效的认可。
但不得不承认,收益凭证的吸引力终究是有限的,因为收益凭证在规模上存在“天花板”,,根据证券业协会披露的证券公司2020年度经营数据,截止2021年末,证券全行业净资本为2.57万亿元,,测算下来发行余额规模上限为1.54万亿,收益凭证的发行余额不得超过证券公司净资本60%,一是说明收益凭证发放有限,先到先得;二是保障了投资者的本金和固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