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同学过生日给我打2w”
“妈,我们学校兴趣班报名1w”
孩子在香港上学的家长可能会听到类似的请求。这些大额的费用通常与学校的各种额外课程和活动相关,但背后的真相可能远比表面上看起来的要复杂。
L同学,一名内地生插班到某所香港某国际寄宿制学校,每月的花销竟然高达5万!
这个数字不仅远超过了他父母的预期教育支出,也远远超过了其他家长和中介所说的正常开销,一般为HKD 5,000到15,000。
L的家长开始质疑:
这些钱真的都用在了学习和兴趣班上吗?
在家长的坚持和逼问下,L终于承认,这些高额花销并非全部用于学习,
而是大部分流向了融入香港学校社交圈的“钱规则”。
这些费用是L为了在学校社交圈中获得认同和归属感而支付的社交货币。
1
Truth
社交真相
L作为一名普通的香港中学生,他的家庭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提供了相对舒适的生活条件。
然而,L的家长开始注意到,他们的孩子在社交活动上的开销异常地高。以下是L的一些典型社交活动,以及它们背后隐藏的社交成本。
同学的生日派对
L想参加同学在一家高档餐厅举行的主题生日派对。L面临的不仅仅是参加派对的入场费用。
“Cosplay主题”的Dress code要求使得她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来准备相应的装扮。
为此,L决定Cosplay成她最喜欢的动漫角色。这不仅涉及到购买或租赁角色的全套服饰,还包括了相应的鞋子、包包和各种配饰。为了更加逼真,L还找到专业化妆师进行角色化妆。
L认为,如果随便买一个平价的礼物,可能会被认为不够用心或不够重视这段友谊。因此,她就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挑选一些昂贵的、定制的或奢侈的礼物。比如一瓶高定香水,而这通常意味着至少几千元的开销。
扩大社交圈
除了和同班同学的交流外,扩大社交圈对于刚转学来的L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L建立自我认知、培养社交技能、获得更多的信息等。
于是,L积极参与马术、高尔夫等课外兴趣班,这些活动不仅被视为高端社交的媒介,而且确实为L提供了与来自不同背景同学交流的机会。
但是,尽管参加这些兴趣班让她在学校中更受欢迎,但每项活动的费用,包括学费、装备购置费、交通费等,也都在随之增加,又是一笔额外的大额支出。
2
Worries
家长的担忧
L的家长面对孩子因社交、性格培养和兴趣培养而产生的高昂花销,陷入两难。
“如果减少这些支出,孩子可能无法融入社交圈。”
这引发了L家长的焦虑。
社交是家长们的一个主要担忧:他们担心如果孩子不参与那些需要高消费的社交活动,可能会无法融入社交圈,从而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家长们也害怕孩子错失机会:这些活动有时是建立人脉和社交技能的重要途径,家长们不希望孩子在这些方面落后于同龄人。
他们担心,如果无法承担这些费用,可能会限制孩子性格的全面发展和兴趣的培养,这些都是孩子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伴压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孩子可能会因为无法参与某些活动而感到焦虑和压力,担心自己因此丧失了“择友权”。
3
Guidance
家长的引导
家长们在面对孩子因社交活动产生的高昂花销时,先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然后客观的看待这个现象并理智的分析,最后正确的引导孩子。
以下五步,是家长们可以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以帮助孩子理智地看待社交活动和消费,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与孩子一起讨论家庭的经济状况和价值观,解释为什么需要在社交活动上做出选择和妥协。并向孩子介绍基本的理财知识,让他们了解金钱的价值和家庭预算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择友观”
学校最重要的是学习,强调社交的内在价值,如建立真诚的友谊和提升社交技能,而不是“陪伴式”的物质消费。
真正的友谊因该建立在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之上,而非表面的社交活动或物质交换。
参加生日派对或其他社交活动可以是与朋友共度时光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建立真正友谊的唯一或决定性方式。
通过重视朋友间的内在品质、共同价值观和相互尊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选择那些能够带来正面影响和相互成长的朋友。